中国纸币的历史,始于唐朝的“飞钱”。据考证,“飞钱”的起源是随着唐朝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由于交通的发达,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兴旺,我国发行纸币起自南宋的交子,元朝开历史之先河,在世界上首创了纯纸币制度。以后历代皆有纸币与金属货币共同使用。
金建国之初,使用宋、辽钱币而未铸、印货币。1153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后,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于11546月27日(金贞元二年五月丁夘),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纸币,称为交钞。在燕京设有交钞库,负责交钞的印制、兑换、管理等事物。
交钞发行之初,尚有节制,促进了金统治区域内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金王朝侵宋战争的升级,军费增加,财力不足,于是交钞发行量大增。其结果是钞值一贬再贬,恶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怨嗟,聚语于市”,还发生商人罢市的情况。金统治者不得不用法令强制推行使用交钞。当时,一般市民“得钱(指金属货币)则收藏,而劵(指纸币)则嗟用之,唯恐破裂而至于废也。”最后,交钞“万贯唯易一饼”,终致崩溃。金王朝南迁开封后发行的“宝劵”、“通宝”、“宝泉”、“珍货”等纸币亦与交钞命运相似。
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而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却始于元朝,也唯有元朝采用纯纸钞流通体制。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听从开国军师刘秉忠的建议发行纸币。
元朝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采取了多项措施:禁止流通金、银、铜等重金属;停止使用蒙古旧钞;可用中统纸钞兑换南宋纸币,而且还规定所有的赋税都使用纸币支付。
元朝废除历代以铜币为主的价值尺度,改采用纯纸钞流通体制,为后世开创了以“银”为后备金的纸钞发行制,也就是银本位制,将纸钞作为法定货币,流通大元皇朝,横贯欧亚。
当时波斯的伊儿汗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国都曾经效仿元朝印造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