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擒王

#三十六计# 0 0
“擒贼擒王”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人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挽弓当自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战时要先把敌方的主力摧毁,先俘虏其领导人,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力。
详细介绍 PROFILE +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比如战争中想尽办法去攻击对方的主帅可以用“擒贼先擒王”,这里就是用了本意;战争中有一个地方十分险要,只要夺取这个地方,其余的阵地便可以一举拿下,从而取得战争的全盘胜利。这时候要攻取这个阵地时也可以用“擒贼先擒王”,在这里就是用了引申意。

词语简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比如战争中想尽办法去攻击对方的主帅可以用“擒贼先擒王”,这里就是用了本意;战争中有一个地方十分险要,只要夺取这个地方,其余的阵地便可以一举拿下,从而取得战争的全盘胜利。这时候要攻取这个阵地时也可以用“擒贼先擒王”,在这里就是用了引申意。

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背景典故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原文与译文

【原典】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出处】

《擒贼先擒王》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战事运用

邺城之战(北魏时的战斗)

葛荣是怀朔镇将,手下亲信将官均出自怀朔。尔朱荣让高欢先行一步,去葛荣军中游说怀朔故旧。鲜卑武人重新掌权省去高欢不少口舌,反间计实施得异常顺利,葛荣手下七个王、一万多人马归降。在这一点上,孝庄皇帝与尔朱荣灵犀相通。河阴惨案发生后,河北汉人豪强纷纷投靠义军。孝庄皇帝派出使臣带着谕旨安抚,把高乾、高敖曹等人拉回朝廷阵营。

得知反间计成功之后,尔朱荣率七千精锐骑兵,令侯景为先锋,一人双马,倍道兼行,东出滏口关直扑邺城。朝廷上下对尔朱荣不等诸军会齐,独自出击的做法大为不满。葛荣大军数十万,连杀二王,横行河北,尔朱荣仅靠七千骑兵,众寡悬殊,断无取胜之理。

葛荣听说尔朱荣孤军而来,人马已过太行山,喜形于色,得意洋洋地对诸将道:“我就怕他躲在大山里不出来,来了好办,诸位每人给我准备一根长绳,到时候绑了就是!”

义军排出鹤翼阵,自邺城向北,绵延数十里。葛荣下达死命令,生擒北魏国擎天柱尔朱荣。

葛荣之败,败在轻敌,他的战术给敌人可趁之机。鹤翼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阵形,用来包围敌人,在兵力占优的前提下,防止敌人逃脱,一举歼灭。应该说,葛荣有三十万大军,用鹤翼歼敌本无失误,错就错在他把尔朱荣当作寻常将领。尔朱荣是名将,是北魏帝国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他清楚地看到义军弱点。

义军战阵不是相连的铁壁。数十里的长阵,队伍与队伍之间有空隙。尔朱荣抓住这一点疏漏,制定出擒贼先擒王的战术。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76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古代三十六计兵法盘点 古代兵法36计是哪36计
大家说起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习惯性的不分家,其实三十六计是从包括孙子兵法等兵书中总结出来的,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按计名排列又分为6套,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那古代兵法36计是哪36计呢?一起来看看这份古代三十六计兵法盘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