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开河,原名湓水,发源于瑞昌清湓山,与庐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汇合,经湓浦口注入长江,自汉朝大将灌婴在湓浦口的东面筑城戍守以后,龙开河也成为九江城外一条天然的护城河。龙开河全长47.2公里,洪水季节可通行30吨以下的帆船,龙开河入江口及沿河上溯几里路,是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
鸦片战争后,英租界就设在湓浦口东岸,洋街、洋行、邮局、天主教堂等一应俱全,客观上促进了龙开河(湓江)口一带的繁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月,江西第一条铁路——南浔铁路在龙开河(湓江)举行开工典礼,九江火车站站址被确定在龙开河西岸。
龙开河(湓江)上的桥是九江城东西交通枢纽,据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建有浮桥,明清数次重建,屡建屡废。民国四年,改浮桥为木桥,桥身中部有3米宽合式过船装置。
1927年,由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桥梁工程专业的九江人张远东设计、南浔铁路出资、上海慎昌洋行(美商)施工的一座跨越龙开河的铁桥建成,也就是老九江们记忆深处的“铁桥头”,它是座下承式钢桁架拱桥,很有近代工业风格。
1938年,日寇攻陷九江,铁桥西端被炸塌,后修复通车;解放后,铁桥曾三次大修。
1970年,因铁桥桥梁钢架锈烂不能存载,于是拆除并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曲拱桥,命名“东风桥”。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组织修建了龙开河(湓江)东岸堤坝,用于城内防汛,河西岸则是一片平缓宽阔的河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九江市区东扩西伸南展,龙开河两岸日渐衰败,房屋破旧杂乱,龙开河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2005年10月30日,全长3.35公里,宽约10到30米,水深1.2米左右,总投资约2.7亿元的九江市龙开河故道疏浚和联系水道工程正式开工,2007年1月17日,历时近一年多工程完工,进行开闸放水。
通过综合治理,龙开河(湓江)水体黑臭现象已完全消除,整体水质有了根本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