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51年9月,1988年更为现名。学校占地面积188亩,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教学成绩优异,现为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8年以来,学校响亮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本着“二次创业、做强做大”的发展理念,“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世理念,“四实”“四精”“四严”“四真”“四早”的工作理念,以“四维一体”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为保障,因材施教,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据官网2020年1月25日显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湛,教学经验丰富。有教师705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中学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8人,博士1人,硕士155人,高级教师168人,一级教师239人。
2012年高考,考生陈威以716分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2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位居全省前列,1050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录取。
2013年高考,考生周星星夺取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26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40名考生被“985”院校录取,1147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录取。全校一本上线1147人,上线率31%;二本上线2433人,上线率66%;三本上线3194人,上线率87%。
2014年高考,周口市理科前10名该校占6人,前30名占16人,660分以上36人;周口市文科前10名该校占6人,600分以上16人。全校一本上线1272人,上线率33%;二本上线2641人,上线率68%;三本上线3437人,上线率88%。25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5年高考,该校一本上线1579人,上线率34%;二本上线3250人,上线率69%;三本上线4179人,上线率90%。各批次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居全市前列,17人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分,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34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6年高考,该校考生刘志文以704分获河南省理科第3名、周口市理科状元;一本上线1900人,上线率40%;二本上线3536人,上线率74%;三本上线4418人,上线率92%。共有4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7年高考,该校考生段歌、王浩威包揽周口市文理科第一名,全校一本上线2270人,上线率44%;二本上线4878人,上线率94%。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位居河南省第一。共有28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18年高考,该校考生朱笑寒以707分获河南省理科第一名;600分以上考生共计754人,河南省前列;全校一本上线2948人,位居河南省前列;二本上线5219人,位居河南省前列;共有37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通过高考录取两校人数位居河南省前列(保送除外)。
2019年高考,该校考生崔涵以655分获周口市文科第一名;文科600分以上考生115人,理科600分以上考生658人,文理科600分以上考生共计773人,位居河南省前列;周口市文科前20名该校占14人,周口市理科前30名该校占17人;全校一本上线3456人,较上年净增508人,位居河南省前列;该校共有43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连续8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60人,位居全国县级高中前列;各批次上线人数实现了十三连增、周口市八连冠。
由于办学成绩优异,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三八红旗集体、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海军招飞先进单位、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安全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成为中原大地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
团结 和谐 求实 创新
教书育人 务实求真
自信 自主 自励 自强
全省一流 全国知名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提供家长满意的服务
营造教师创业的环境 开拓学校发展的时空
二次创业 做强做大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四实:为人实在 做事实际 工作实干 业绩实惠
四精:精心策划 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精品结果
四严:严格要求 严密组织 严肃评价 严明纪律
四真:真情实感 真抓实干 真才实学 真知灼见
四早:及早策划 趁早实施 尽早完善 抢早提高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建校以来,走过了近似于两个马鞍形之路,经历了初创发展时期、第一次挫折时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即第二次挫折时期)、复苏时期、稳步发展时期、跨越式发展时期和厚积薄发、做强做大时期等八个历史时期,道路曲折而不平凡。
一、初创发展时期(1951年7月~1957年12月)
创建于1951年的郸城一高,初创时是一所初级中学。学校是在一少校舍、二无师资、三无设备、因陋就简情况下开办起来的。当时,郸城还没有正式建县,为加强对学校的领导,主持郸城办事处工作的副主任董庆发亲自兼任校长。主持全校事务的校教务主任郭勇带领被人们戏称为“十三太保”的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很快打开了学校工作的局面。郸城初中的诞生,填补了郸城境内没有中学的空白,揭开了郸城中学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页。
二、第一次挫折时期(1958年1月~1960年12月)
就在郸城一中稳步发展、连创辉煌的时候,学校遭受了第一次大的挫折。1958年1月开始了县级全党全民整风运动,学校出现了反右派严重扩大化的错误,教职工中有40人被错划为反、坏、右分子,大部分被开除公职送回原籍或农场“监督劳动改造”,教师队伍元气大伤。在这三年里,由于政治原因,校领导干部频繁调整,教学秩序更难以稳定,办学条件也没有什么变化。
三、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1961年1月~1966年7月)
1961年,从3月份起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9月,高、初中分设,校名更改为“河南省郸城高级中学”。学校工作从1961年调整以来的几年间,虽因三年经济困难,基础设施没有改善,但教师精神状态和教学工作逐年好转,1965年已大见成效。进入1966年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丰收在望的大好局面。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即第二次挫折时期)(1966年8月~1976年10月)
1966年,就在郸城高中即将迎来新的辉煌的关键时刻,一场“文化大革命”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灾难,使学校又一次遭受到大的挫折。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学校的这场灾难才结束。
五、复苏时期(1976年11月~1984年7月)
1978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后,继续抓好拨乱反正,大规模地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安排1958年错划右派平反后的教师回校工作,努力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注重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恢复图书室,购买图书资料,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这年8月学校更名为郸城县完全中学,面向全县范围内招生。
六、稳步发展时期(1984年8月~1994年12月)
1984年5月全县机构改革,7月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此后10年的前5年,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班子保持了稳定,没有人事变动;后5年校领导班子基本保持了稳定。在1984年暑假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校领导和师生没有陶醉于已有成绩,而是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继续努力。
七、跨越式发展时期(1995年1月~2008年7月)
1994年底,县委决定调整郸城一高领导班子,调整充实了校级领导成员,陈志强任校长;县教委批准调整充实了中层领导成员。几年来,学校不断改革管理体制,激活教师队伍,以超常思路带来超常变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狠抓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外地经验,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1996年起,郸城一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始大面积提高。
八、厚积薄发、做强做大时期(2008年8月至)
2008年8月,郸城县委、县政府决定调整一高领导班子,任命刘成章为郸城县一高党总支书记、校长。2011年5月成立郸城一高党委。现任校党委书记、校长刘成章上任以来,遵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世理念,坚持“四实”“四精”“四严”“四真”“四早”工作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构建了四维一体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和师生为本的质量提升工作体系,全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这一时期,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循,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殚精竭虑,埋头耕耘。无论是教育教学改革,还是教学质量的提升,都连续取得了辉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