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生睡鼠科仅有八属十四种。一属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其它七属分布在古北区(欧洲、北非、西亚、俄罗斯、中国和日本)。
我国现生睡鼠有两属两种:林睡鼠(Dryomysnitedula)和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sichuanensis)。前者分布于新疆,后者是在我国四川省北部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一个新属新种,新属和其他各属在外部形态、头骨和牙齿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差别。
林睡鼠(Dryomysnitedula),体重20-40g,外型像松鼠,尾部被毛蓬松,尾侧毛较长,而且向尾的两侧生长。体长80-130mm,尾部长度60-113mm,与体长接近。体背和头顶的毛色从黄褐到赤褐色,以至暗褐。腹部毛色乳黄,体侧与腹部之间界线明显,头部两侧从耳的基部,经眼到鼻各有一条黑色毛斑。
林睡鼠的分布范围从瑞士西部,经欧洲的中部和东部分布到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北部的波罗的海,东部的俄罗斯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此外还有一些隔离的种群分布在以色列、伊朗中部和阿富汗。在我国,林睡鼠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山区。林睡鼠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阔混交林、矮山地森林、常绿灌木丛、岩石区和森林草原交错区。
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sichuanensis),尾端部圆形,呈棍棒状,复毛短而密,外观不见鳞环。门齿孔长为颅全长的19%。听泡大,其长为颅全长的1/3。眼具深栗色眼圈,耳长,向前折遮盖眼部。
本种生活于亚高山针阔混交林的河谷两岸。筑窝于小树枝上,若鸟巢状,窝直径12厘米,共分3层,外层为小树枝弯曲成的骨架,其外附以苔辞植物;中层较厚为红桦树皮层层包绕;内层为细干草筑成的窝,底部较厚约2一3厘米。开口于一侧,直径约3厘米。窝距地面约3-3.5米。5月雌鼠有孕,胎仔4,左2右2,直径为11毫米。主要为夜间活动,白日偶然在树上觅取嫩叶或下地活动。
林睡鼠(Dryomysnitedula),体重20-40g,外型像松鼠,尾部被毛蓬松,尾侧毛较长,而且向尾的两侧生长。体长80-130mm,尾部长度60-113mm,与体长接近。体背和头顶的毛色从黄褐到赤褐色,以至暗褐。腹部毛色乳黄,体侧与腹部之间界线明显,头部两侧从耳的基部,经眼到鼻各有一条黑色毛斑。
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睡鼠,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它们的寿命通常是5年,但在其中3/4的时间里,都在睡觉。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个月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而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里,它们也是终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间,才出来到处活动,在有刺的树枝上跳来跳去,觅食它们喜欢的浆果。
栖居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山地沟谷灌丛。夜间和晨昏活动,善攀缘,能在树枝上奔跑。在枝杈间营巢。食物有果实、树籽、嫩枝的皮和芽、草本植物的茎叶以及部分昆虫,有时也吃小鸟的卵。每年繁殖1~2次,每胎产3~4仔,最多达6~7仔。数量很少,经济意义不大。睡鼠以贪睡得名。它随时都会打盹,即使在嘈杂纷乱的场所,照样能睡着。睡鼠的冬眠期也很长。有一种分布于欧洲的睡鼠,1年中竟有7个月在冬眠。冬眠中不吃不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睡鼠长得很像松鼠,个子很小,仅重30—100克,四肢较短,身后拖着一条多毛的长尾巴,趾爪弯曲,善于攀援爬树。一般生活在树林、灌木丛等地,以干果、种子为食。每年夏季为繁育期。
睡鼠尽管嗜睡,却有一套奇特的逃遁本领。如果它的尾巴被捉住,它就很快将外层皮肤蜕去,使敌人只得到一点皮毛,而自己则逃之夭夭。睡鼠分布在欧、亚大陆及非洲撒哈拉的南部。平时主要以榛果,黑莓,玫瑰实,接骨木莓以及各种行道树所结的果实为生,同时也得依赖山楂和黑剌李树茂密的枝叶栖身。通常睡鼠的体重在时序入秋时,大约介于15至22克;但是在冬季来临正式进入冬眠前,睡鼠体重会急速上升至25至40公克重。体内预存的脂肪和能量让睡鼠在睡眠中安然度过漫长严冬;当来年春天来临,体重又会恢复到初秋时的正常体重。嗅觉很好,无论离巢穴多远都能找回去。
1.药物研究:能移植某些同源正常组织细胞或肿瘤组织细胞等。这些方面,甚至也能反应一些非近亲品系的睡鼠。因而睡鼠是肿瘤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能应用于研究肿瘤的增殖、致癌、抗癌、移植、药物筛选、X线治疗等。
2.寄生虫学的研究:如溶组织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利氏曼原虫病(Leishmaniasis),旋毛虫病(Trichinellapiralis)等。
3.细菌、病毒研究:如小儿麻疹病毒等。由于睡鼠对病毒敏感,已成为病毒研究领域的实验材料。
4.老化、冬眠、行为等生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如诱发冬眠,可研究冬眠时的代谢特点。
5.营养学研究:如维生素A、E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Riboflavindeficiency)的研究等。
6.微循环和血管反应性的研究:常选用颊囊粘膜观察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及血管反应性变化。
7.遗传学研究:选用近交品系睡鼠进行遗传学研究。中国睡鼠已为细胞遗传学、辐射遗传学等学科广泛应用,它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也成为进化遗传方面饶有兴趣的研究对象。
8.牙科医学研究:如龈齿的研究。
9.药物学研究和心血管的研究,如毒性和致畸的研究。
10.利用睡鼠的肾脏作组织培养接种毒种,制造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疫苗,用量很大。
11.组织移植(皮肤、胎儿心肌、胰腺等)研究和血液学(血小板减少症等)研究。
12.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复制机制的研究:中国睡鼠染色体大,数量少,且易于相互鉴别,在小型哺乳动物中是难能可贵的,为研究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复制机理的极好材料。当前还更多地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研究,在对各种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中,不仅容易建立保持染色体在二倍体水平的细胞株,尚在抗药性、抗病毒性、温度敏感性和营养需要的选择中,建立了许多突变型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