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娘有多种体色,有紫红、淡绿、深绿、枯黄等。紫红的比较少见,属珍贵品种,俗称“红娘”或“红纱娘”;淡绿色的称“翠纱娘”;深绿色的称“绿纱娘”或“绿娘”;枯黄色的称“黄纱婆”或“黄婆”。
在这4种体色的纺织娘中,以紫红或淡紫绿色者最好,深绿者次之,枯黄者差些,但格调不同,各有情趣。
从体形上说,以体大者为好,因体大发育好,鸣声也好。从身体结构上看,以头小,翅宽、背部发音镜宽者及复翅后半部极扁者为好,因其鸣声洪亮有力,持续时间长。当然应选前后6肢完整无伤残、触角等长无缺,各部分匀称的个体。
纺织娘科昆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分布最多。国外,如南美洲等也都有分布。
触角较体长,能发音的种类发音器通常位于前翅基部,具有发育完全的Cu2脉和镜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和前胸侧部;跗足4节:尾须粗短而坚硬;产卵瓣发达。
纺织娘体形较大,体长约50-70毫米,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两种,其体形很像一个侧扁的豆荚。头较小,前胸背侧片基部多为黑色,前翅发达,其宽度超过底部,翅长一般为腹部长度的2倍,常有纵列黑色源斑。雌虫产卵器弧形上弯,呈马刀状。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有2片透明的发声器,其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跳力很强,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
雄性的前肢摩擦能发出声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丛中发出“沙沙”或“轧织、轧织”的声音,可达20~25声,犹如织女在试纺车,因而被人们取名为“纺织娘”。其后是“织,织,织-......”的主旋律,音高韵长,时轻时重,犹如纺车转动。如遇雌虫在附近,雄虫一面鸣叫,一面转动身子,以吸引雌虫的注意。
纺织娘白天静静的伏在瓜藤的茎、叶之间,晚摄食、鸣叫。雌虫将卵产在植物的嫩枝上,常造成这些嫩枝新梢枯死,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
纺织娘不喜欢强烈的光线,喜欢栖息在凉爽阴暗的环境中。饲养纺织娘者懂得它有这种习性,所以江南一带的饲养者常用麦秆编织的小笼子作为饲养容器,这种笼子有避光遮阴的性能。不过,用这种容器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只能听见其鸣叫声,却不能观赏到它的形态。因而有人将其养在铁丝制成的笼中,这样既可听到其鸣叫声,又可观赏到它的形态。但必须用布做个罩子,白天把铁丝笼罩住,避免强光直晒。它善于跳跃,且能跳的很远,有时在瓜藤间纵身一跃,没入草丛,即无踪可寻。
纺织娘也不适应过分炎热的环境,所以有的饲养者在天气炎热时要在笼子上洒些凉水,晚上则把笼子挂在通风处。
饲养纺织娘,首先应准备好一个容器,可以用竹篾、麦秆、塑料纱、尼龙纱制成。这几种笼子中,以纱笼为最好,用竹篾制成的鸟拢式的笼子最差,因为底部用格子篾制成的笼,虫脚容易踏空,不容易站立,晚秋时比较衰老的虫极易折断长腿。由于纺织娘的体形较大,笼子应尽可能宽大一些,使它便于在笼内活动。也有人将它养在方形装饼干的铁皮盒或圆筒竖立形的罐头瓶内,这是为了不使鸣叫声太响亮、太吵人。用这种笼子有它的优点:鸣虫在铁皮饼干盒内鸣叫有金属回音;鸣虫在圆筒形罐子内鸣叫,可发出一种“嗡”声,听起来也别有韵味。
值得注意的几点是:
1、笼子应经常挂在凉爽通风的地方,特别要注意避免阳光直晒,否则很容易干燥脱水死亡。
2、笼子不能靠近有化学药品或有煤烟的地方。
3、笼子要悬空,要防止有猫、鼠或其他小动物去扑食。
4、深秋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时,要及早采取保暖措施,以便延长玩赏时间,一般可养至春节。
5、纺织娘是否衰老是可以辨别的,主要是从它的腹部颜色进行区别。腹部的颜色如果是绿色的、绿白色的或淡红色,则是比较年轻的;而颜色发黄且失去光泽,则是比较老的。
6、此外,青壮年时期的纺织娘,翅色比较鲜明,衰老的纺织娘翅色暗淡,且复翅的边沿常有残缺,其爪花也磨损,握爪力已不够强,抓不牢笼子。
7、挑选纺织娘时,应当选翅色鲜绿或深褐色,其肚子的颜色也应选绿色、白色或者嫩红色的。
8、在体形方面,要选头较小,胸部较宽阔、后翅扁大,6肢齐全无缺、身体各部分匀称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