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俗称百足虫,又名天龙。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体长8---25厘米,头部有一对触角,有21个体节,有足21对。第一对形成镰状毒腭且有毒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6个月左右性成熟。成熟蜈蚣体长11----14厘米,宽0.5——1.1厘米,背腹稍扁。
金头蜈蚣较适合人工饲养。它繁殖率高(人工饲养可产3~4次),抗病能力强。是当前比较适宜养殖的品种。
一般可用盆、池、网饲养
1.盆养:适于初养者,便于观察。选择干净、内壁光滑的陶瓷或塑料盆,高度须在30厘米以上。盆内铺砂粒,放进瓦片供蜈蚣栖息繁殖。盆上加盖,以防天敌入侵和蜈蚣外逃。
2.池养:适于住房宽绰,大量饲养者。一般建长1.5米、宽1米、高0.5米的标准池。池内铺土10厘米,内壁上沿嵌玻璃或其它光滑材料,以防外逃。池内放瓦片,供栖息繁殖。
3.网养:为全封闭笼养式。通风好,便于观察,防外逃,特别适合饲养幼虫。一般为1.5米×1.5米×1.5米,前边做上1米长拉链,便于喂饲管理。放上土或砂料及瓦片供蜈蚣栖息。
一、蜈蚣的药用价值与养殖前景
据有关专家研究,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效成分及酪氨酸、亮氨酸、蚁酸等多种物质。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是“拨毒膏”、“蛇药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蜈蚣入药可治疗小儿惊风、口歪眼斜、抽搐、破伤风、白秃病等。我国是蜈蚣的药材产地,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国家享有较高的声誉。本地蜈蚣名叫“金头蜈蚣”,主产地为瑶华、安福寺、白洋、顾家店、姚家港及古老背,尤以瑶华为佳。过去蜈蚣入药以野生捕捉为主,但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因此,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广阔,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
二、饲养管理技术
1、养殖池的建造蜈蚣攀缘能力很强,但不会游泳,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可以设计为环水式饲养池,玻璃内檐式饲养池等。
2、食性和饮料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
3、管理
从野外捕回做种的蜈蚣,可选择健壮、无伤病的。放养的蜈蚣密度过大、惊扰过多、或饲料和水源不足,都能引起互相残杀。堆叠而成的瓦、石堆,按底部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放养300条。
三、繁殖技术
蜈蚣在常温情况下每年产一次卵,如有条件恒温饲养将打破常规每年产两次卵,蜈蚣自已有孵卵、育幼的习性。蜈蚣的性成熟在常温情况下3年,在恒温条件下1年即可繁殖产卵。
二、敌害和病害
蜈蚣的主要敌害有老鼠、蟾蜍、蚂蚁等。蜈蚣在蜕皮和孵化期呈半睡眠状态,若被蚂蚁群乘虚而入,几小时就会被吃掉,还要防止鸡或鸟类的危害。
三、捕捉、加工和等级
人工养殖的蜈蚣,根据需要在9---10月份捕捉,将蜈蚣放入热水中烫死后,用手指从头至尾挤出肠内物,取与蜈蚣体长相等的竹签,将两端削尖,一端从腹面插进头部与躯干第一节间,另一端插进尾部撑好,理直,再用薄竹乍将10条一排夹好,撑直凉干或用炭火烘干即可。
成品要求干爽,头尾齐全,有光泽成条,无碎,无虫蛀、霉坏。特级品每条长15厘米以上,一级品长12厘米以上,二级品长9厘米以上,三级品6厘米以上。
四、注意事项
蜈蚣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每到夏季,随着温度的增高和湿度的增大,若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
1、充分供给饲料。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的阶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随着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当然蜈蚣最喜欢的食物是昆虫、蝇、蚯蚓和黄粉虫等。
2、饮水要充足。人工养殖的蜈蚣,在饲养池内要有充足的饮水,否则断水数日后,一旦再有了水,会导致蜈蚣暴饮而造成死亡。气温达到35℃时,不注意供水,蜈蚣会因脱水肢体瘫痪而死。
3、疾病预防。夏季病菌大量繁殖,尤以霉菌引起的疾病较为频发。预防的关键是注意调节温度,防止潮湿。因此,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要注意适当控制洒水量,做到多次喷洒。另外,严格防止蜈蚣摄食腐烂霉变的食物。
1.投种:一年四季均可引种,但以3~6月和8~10月引种为佳。一般每平方米引种蜈蚣300~500条、幼蜈蚣1000~1500条为宜。雌雄比例3:1。
2.分期饲养。气温升至25℃以上时,进入交配繁殖期,此时特别要注意安静,不要让强光、强声干扰怀孕雌虫,可将雄虫挑出待雌虫产后再放入混养。将雌虫挑出放入产仔瓶内单独饲养,可大大提高产仔成活率。
3.饲料投喂。为了利于速生繁殖,应以精饲料为主。虫类与蜈蚣混养可作为蜈蚣的天然饵料。以黄粉虫、幼土元为主食,每天投食一次;以全脂奶粉加配合添加剂为辅助饲料,增加营养,促使迅速发育成长。投食同时要放入饮水盘,并保持清洁。
4.恒温养殖:四季恒温是速生蜈蚣的必备条件。恒温饲养年可产仔3~4次,一般9个月即可长成。加温养殖时特别注意空气要清新,温度不可过高过低,应保持在20℃~28℃之间。
将蜈蚣集中于盆内,用温水烫死,避免过高温度水浇烫,用稍长于蜈蚣的竹签撑于头尾,烘干或阴干即可出售。
金头蜈蚣抗病力强,一般不得病。但如果饲养不得法也会使蜈蚣患病,不能掉以轻心。
1.绿霉病。多因空气过于潮湿,食霉变食物而致。表现腹下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防治办法:(1)喂活食;(2)调节温湿度;(3)对发病的用青霉素0.25克加水1公斤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
2.腹胀病。因多食及低温而致。表现腹部胀大,行动迟缓。用食母生
片1克加奶水500克拌均,让其吸吮,提高温度即可。
3.流产。孕蜈蚣多因干扰、翻动、噪杂异物直接刺激所致。应保持此处安静,不可经常翻动。
据《昌国典咏》记载:磨心岭土人种蜈蚣以为田,供药肆之采用,则此物由来已久,但今未闻有种者。
磨心岭在浙江岱山境内,因盛产药用蜈蚣而出名,当地人以经营药用蜈蚣为业,并对药用蜈蚣的适宜栖息地加以管理,种群给予保护,使之繁殖或改善生长环境补充食物等方式进行繁养,采收后卖给药商获取报酬,以为生计,可见在我国古代就有人从事药用蜈蚣养殖。
蜈蚣异名即蛆、吴公、天龙、嗷高姆,为常用重要中药之一。具有熄风镇惊、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噤、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骨髓炎、结核、疮疡、肿毒肿瘤、毒蛇咬伤等症。
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痛,攻毒散结,息经止痛等功能。主治半身不遂、破伤、骨结核、瘰疠、毒蛇咬伤、小儿惊风、中风等症。近代研究表明,蜈蚣主要成分为组织胺、溶血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胺及胆甾醇,此外尚含橙色素及淡蓝绿色素等。蜈蚣毒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原溶血作用,具有烟碱--阻乙酰胆碱样性质溶血作用,能使小白鼠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蜈蚣也是“蛇药片”、“拔毒膏”、“散风活络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此可见蜈蚣是动物性药材中不可缺少的。
金头蜈蚣是我国的传统动物药材,主治疮疡肿毒、恶血积聚、小儿惊风、口眼歪斜、痔疮、瘰疬等,并可解虫毒、蛇毒、治烫伤、堕胎。在实验研究中还应用于肿瘤方面的治疗,其药用价值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与关注,因而野生资源的供应也趋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