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5月,先后几易馆址,1971年迁至县城湾沚。2006年县委、县政府结合国家“百县千乡宣传文化中心”项目工程,选址城南文教园区建设新文化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5078平方米,室外广场2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大楼采用“天圆地方”造型,整个布局“圆中见方、方中有圆”,体现了中国古文化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哲学思想。2018年对文化馆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文化馆建筑面积5400余平方米,拥有400平方米可容纳260人的多功能厅、240平方米书画展厅、240平方米非遗展厅、三个舞蹈教室以及音乐、美术、器乐等各类培训教室,配备了钢琴12架、古筝10架、电子琴10架等教学器材。目前是安徽省建筑面积较大、设施较齐全的县级文化馆之一。
县文化馆内设办公室、群文部、培训部、县“非遗”保护中心等部门,现有在编人员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本科学历8人,高级职称1人。有声乐、舞蹈、美术、表演主持等艺术专业人员。主要开展各类免费艺术培训,举办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演出、舞蹈器乐大赛等群众文艺活动;帮助、组织、指导基层开展文化活动;负责基层文化艺术骨干的发现和培训;引导和扶持基层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等文化活动;并承担对县内优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调查、挖掘、整理、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等职责。
2011年、2015年县文化馆代表安徽省接受国家文化部第三、四次评估定级检查验收,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馆”; 2010年以来,接待了文化部组织驻外使馆文化参赞考察团以及省内外50多个市、县的领导和同行800余人来馆参观考察。连续6年荣获全省群众文化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县文化馆被芜湖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十七届市级文明单位。
2013年县文化馆制作了湾沚区首部音乐MV《月上西河》,并参加安徽省群星奖文艺比赛,获省级群星奖二等奖,MV被安徽省广电局、省广电协会评定为省广播文艺奖;歌舞《月上西河》入选2014芜湖市百姓春晚。2014年原创舞蹈《芜湖情思》参加安徽省广场舞大赛荣获省级群星奖优秀奖、安徽省广场舞大赛芜湖市赛区一等奖。2015年原创舞蹈《半城山半城水》参加第二届安徽省广场舞大赛获二等奖,芜湖市赛区一等奖。
县文化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惠民”,常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广场文化为龙头,以节日文化为重心,重点打造了75场广场文艺演出、16届“ 元宵节灯谜会”、3届“声动鸠兹•音为有你”歌唱比赛、3届“好戏大家唱”戏迷擂台赛,5届“湾沚区广场舞大赛”、多次组织文化辅导员进军营演出等大型文化品牌活动。开展了送文化、送春联、送灯谜、送戏下乡等文艺活动,年服务群众10多万人次,年承办大型文艺演出20多场,群众性文艺活动50多场。
县文化馆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987年至1989年,搜集、整理、出版了18万字的《民间故事资料本》、3万字的《民间谚语资料本》和15万字的“民间歌谣资料”。2006年起,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共收录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4个,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编印了《鸠兹遗韵——湾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湾沚区民歌选集》、《湾沚区民谣选集》以及《我们的节日》专辑。先后公布了5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3项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人。2017和2018年对28个非遗项目进行商标注册,并为省、市、县三级54个项目颁发了牌匾。
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社会效益,县文化馆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追求社会效益的较大化,突出“开门办馆、文化惠民、保障基本、坚持公益”的根本宗旨。多年来利用专业优势,走乡入镇进社区到军营,深入基层扎实开展群众性文化辅导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文艺素质和表演水平。按照“自发自愿、规范引导、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 组建了456名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建立辅导点42个,其中12人被省文化厅表彰为优秀文化辅导员。
自2009年7月份起,在场地、设备、技术等方面实行了零门槛、无障碍、全方位免费对外开放。形成了阵地建起来、活动办起来、群众乐起来的良好局面。已真正成为湾沚区的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展览展示中心,文艺爱好者之家,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