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学名丝鳍毛足鲈(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又名蓝线鳍鱼、蓝曼龙、蓝星鱼、三点斗鱼。是鲈形目、攀鲈亚目、丝足鲈科 下的三星鱼(蓝星鱼)的人工变种品种。
饵料有鱼虫、水蚯蚓等。雄鱼体色鲜艳,背鳍末端尖长,雌鱼体色浅淡。属泡沫卵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粒,间隔产卵时间10-12天。亲鱼性成熟年龄6个月。水中缺氧时,可直接露出水面呼吸。
丝鳍毛足鲈体长约10~15cm,体形修长,呈椭圆,侧扁。尾鳍浅叉状,腹鳍胸位,呈长丝状,故又名丝足鲈。其通体为蓝灰色,体侧有两块不规则的深蓝色斑块,在通常情况下两块斑块连成一条深蓝色的斑纹。腹部为浅黄色,在弱光的照射下身体发出紫罗兰色。其俗名来自于其腹侧的两块斑和长在头部的眼睛块斑。背鳍、臀鳍和尾鳍灰色,各鳍上有白色珍珠状的斑点。
变异品种金曼龙体色金黄,体表有淡黄色的花色图案。
对溶氧的要求攀鲈科鱼类有褶鳃,可在含氧量较低的水中生活,当水体缺氧时,可到水面吞咽空气。作为观赏鱼,为使蓝曼龙健康活泼地生长,要求DO≥4mg/L。
最适温度在22—28℃,耐低温的能力强于其它热带鱼。在18℃时尚可少量摄食,若温度逐日缓慢下降,可在14℃长期存活;致死的下限温度为11.5℃。
蓝曼龙体色艳丽,幼鱼时常到水面吞咽空气,显得滑稽可爱;该鱼对水质适应力强,价格又比较低廉,所以是一种被世界热带鱼爱好者广泛饲养的品种。成鱼一般情况游动较慢容易给人感觉成性情温和优雅的印象,这种鱼其实很有攻击性,对同群体内的弱者会进行攻击,对个体小的其他种群也会攻击。
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多种食物,最爱吃水生活饵料,如枝角类等;也吃人工干饲料,甚至吃活的小鱼苗,性情好斗,爱追逐比其体型小的鱼。要想让其顺利繁殖,必须在繁殖前投喂枝角类或小鱼苗等活饵达一月以上。
从以上生活习性可以看出,蓝曼龙是一种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的观赏鱼;其性情较不温和,不能和个体特别小的鱼如红绿灯,宝莲灯、绿莲灯等混养,可谨慎地与绝大多数中小型热带观赏鱼混养,有好斗性,混养时需要小心。
放入繁殖水族箱或缸中的亲鱼,在三天内雄鱼开始筑巢。雄鱼游到水面吞咽空气,空气在口腔中与口腔粘膜分泌的粘液混合,吐出一个个小空气泡;数以千计的空气泡在水草(或泡沫板)下面及其四周聚集成一个直径为5—15cm的浮巢。雄鱼筑巢大约需花费3—10h,筑巢完毕就开始追逐雌鱼。此时的亲鱼尤其是雄鱼的体色变化很快,体色经常在2—3秒时间内从艳蓝变成墨绿色;如果受到人为的惊动,又马上变回到平时的蓝色调,十分有趣。雄鱼这时十分亢奋,全身痉挛,以各种舞姿向雌鱼求爱,引诱雄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若雌鱼发育良好,就会和雄鱼一道游到浮巢下,雄鱼拥抱雌鱼(雄鱼和雌鱼身体都弯成“C”形);雄鱼用头触雌鱼腹部,雌鱼向浮巢排放卵子,雄鱼随即排放精子。如此连续7-10次,雌鱼才能把全部卵子排空,此时雌鱼的腹部就明显变小。产卵完毕,须立即将雌鱼移开,因为这时的雄鱼变得很有攻击性,不允许雌鱼靠近浮巢,经常去啄雌鱼,甚至会将雌鱼啄死。雄鱼全力以赴看护受精卵,偶见少数受精卵从浮巢中掉下来,雄鱼小心翼翼地用口接住,吐回浮巢中。产卵后第二天受精卵出现眼点,第三天孵出鱼苗,浮巢渐渐消散。当雄鱼的护幼任务结束时,需把雄鱼移开。孵出的仔鱼分散在水面上,尤其是缸沿四周。此时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仔鱼腹部有带油球的卵黄囊,第四天油球消失,开始平游,进入仔、稚鱼培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