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捞刀河的河源,在诸多文献中均有相关记载。《清史稿·地理志》中,曾如此描述:“湘江自湘潭、善化入,纳潦浒河及白沙河。”文中的潦浒河,所指就是捞刀河。
对于潦浒河的出处,其中也有记载:“石柱峰,潦浒河出,西南流,屈西北至长沙为涝塘水。”由此可见,当时捞刀河的名称有两个——在浏阳境内为潦浒河,而到了长沙则被叫做涝塘水。若再往前追溯,可从明《一统志》中摘得一语:“河源出浏阳县石柱峰,名黄泥港,西流至长沙县北十二里西入湘江。”
从社港集镇一路往东,经关山水库不远,便进入周洛村境内。《社港镇志》记载,在石柱峰东方向,有一峡谷,长约5公里,谷深800米,是捞刀河发源地。
捞刀河的由来——关羽掉刀、周仓捞刀。
版本一
相传,三国时关羽率兵攻打长沙,来到捞刀河一带后,屯兵缓进,以探虚实。有一天,关公与部属乘小船沿捞刀河进入湘江,想打探长沙城河防。但宽阔的湘江上,战船密布,戒备森严,若从水路进军攻取长沙,肯定行不通。关公闷闷不乐,率部属倒桨回营,准备策划再战。不料,船行至捞刀河湘江入口时,一个大浪冲来,关公来不及提防,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落入河中。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带着宝刀逆水而上。幸得周仓逆水追了7里,才将宝刀捞上来。从此,关公落刀之处就叫落刀嘴,周仓捞刀的这条河,就叫捞刀河。
版本二
民间传说,关羽被射中红缨后大吃一惊,带箭回寨路经长沙城北一条叫涝溪水的小河时,竟把大刀掉在河中。门将周仓一直捞了七里水路才把刀捞起,于是人称此河为“捞刀河”,落刀处为“落刀嘴”,上游七里之处的小镇为“捞刀镇”。
版本三
一说关羽掉刀乃在打下长沙以后。那是刘备、诸葛亮亲自来长沙摆筵庆功时,周仓多喝了几碗,扛着关羽那把八十一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跟在关羽马后,走到这条小河边时,猛听天上一声炸雷,吓得朝前一栽,刀柄恰巧打在赤兔马屁股上。马受惊而腾跃,后蹄将刀踢到河里。这落刀的地方后来就叫落刀嘴,这条河就叫捞刀河。大刀捞起来后,关羽发现刀被河石碰缺了口,心中甚为不快。义子关平请来远近闻名的磨刀剪好手罗铁匠为关羽磨刀。罗铁匠准备就绪,适逢老天下雨。雨水顺着帐檐流下,正好当磨刀水。他整整磨了三天,终于在农历五月十三日把刀磨好。后人就把这天叫做磨刀日,这天下的雨叫磨刀水。自此以后,罗铁匠名声更大,他住过的地方被叫做“罗汉庄”。捞刀河的刀剪也名扬四海。
捞刀河曾挖出10吨重阴沉木
当有着“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的阴沉木,与捞刀河联系上时,这无疑让捞刀河流域的历史一下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2011年5月,龙伏社区的付志稳听父亲说起,当地有村民从捞刀河里捡了一些“黑色的木头,很重,跟铁棍样的”。平时喜欢收集树根做根雕的付志稳,对这种奇怪的木头立刻来了兴趣。
“当时顺着捞刀河连续找了几天,就是希望有所收获。”付志稳介绍,最终,他在捞刀河的一处深水区域有所发现,“当时是请来了吊车,才从河里吊上来的,而且最终经过文物局专家的鉴定,被认定为阴沉木。”
盛产于捞刀河畔的“三刀”
说起捞刀河,很多人还会想到“捞刀河”刀剪,这个自明末以来畅销于世,与北京“王麻子”和杭州“张小泉”刀剪齐名的刀剪品牌,因为它的闻名,也曾经让捞刀河广为人知。
事实上,开福区捞刀河镇生产刀剪的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生产“三刀”(剪刀、菜刀、剃刀)的作坊数百户,约占当地农户的五分之一。所产剪刀采用“镶钢锻打”工艺,锋利无比,而且精巧合缝,清初就小有名气。
到解放后,捞刀河刀剪更是声名鹊起。1953年,公私合营风潮来袭,捞刀河附近刀剪小作坊合并成立了长沙市捞刀河刀剪厂。1964年,一场由上而下的全国产品质量检查大评比活动展开,捞刀河刀剪厂的剪刀,荣获第一名,北京王麻子第二,杭州张小泉第三。由此,捞刀河刀剪全国闻名。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好景只延续到1997年,这一年,国家新一轮改制政策出台,集体经济要有序退出,民营经济占主导,捞刀河刀剪厂的业务开始回落。但是捞刀河的品牌会一直延续,并且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也被纳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