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利民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广西最早的外国领事馆,它见证了中国反帝斗争的重要历史事件。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是两幢结构相同的法式二层楼房,每幢建筑统面阔25.61米,统进深15.63米,通高12.78米,每幢建筑面积800.57平方米。楼房层高5米,单体长25.66米,宽15.2米,面积780平方米,两幢楼房总面积1560平方米。楼房地面铺着石板,屋顶覆以金属瓦片,中间两座旋转式楼梯和楼板均用枧木精制,四周开20只大拱门,拱门向内为2米宽的走廊。
两幢结构相同的法式二层楼房矗立在碧绿的草坪中,楼房四周开着大拱门,周围被高大樟树、扁桃树包围。1号楼展现了龙州与法国的过去,踩着旋转式的枧木楼梯登上1号楼二楼,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和文字。2号楼陈列的作品则是龙州与法国文化交流的现在,作品融入中国龙、少数民族等元素,主要展现龙州本地的风土人情。
法国领事馆为东西两幢长方形法式建筑,建筑一、二层设有宽敞的券拱式回廊,主体为青砖砌体。二层楼面为木楼面,屋顶采用四坡顶,山墙搁檩,覆以铁质波楞瓦,所使用的铁质波楞瓦是广西近现代建筑中仅见的。二层外廊券拱两柱间有铁栏杆,在砖柱、券拱上没有使用任何线条进行装饰,只是在的外围四角使用长方形凹凸的抹灰方块。中间的旋转式楼梯和楼板均用红槌木木精制,四周共有20只大券拱,券拱内为3.35米宽的走廊。
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中法战争后的产物。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到1949年开馆期间,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先后派出28名领事、副领事到龙州任职,并在馆内设有领事、武官、文案、医生等职位。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后中法两国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又称《中法新约》),开辟龙州为商埠,清政府准许法国政府在龙州设立领事馆。该馆设立之初,设领事1人,文案、医生各1人。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法国政府派安迪来龙州筹建领事馆。经过多点查勘,安迪认为,龙州南门对岸的篓园角是平而河和水口河的汇合处,逆平而河而上,可达越南凉山省七溪(艽葑);逆水口河而上,进入牧马河,可直达越南高平省省会高平。在丰水期,船只从七溪或高平顺流而下,一天时间即可抵达龙州。在当时公路不通的情况下,篓园角无疑是交通便利的地点,于是,安迪便决定在篓园角建馆。经过征地建房,挂上“法国派驻邕龙领事馆”门匾,开馆办公,处理与广西有关的外交事宜。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法国领事馆从篓园角迁出,搬进当时闲置着的龙州火车站,将该车站作为新的馆址使用。该管裁去正领事,只设一名副领事,以领事馆医生兼之,文案翻译改用中国人。
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法属越南总督选派在河内医学院毕业的一名中国人到法国领事馆服务,并设法医院,施诊施药。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广西边防督办兼对汛督办李品仙将领事馆重新修葺,法方始派来领事,恢复开馆,直至1949年8月撤出龙州。
1996年,龙州县人民政府公布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龙州县人民政府对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环境进行整治,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对西楼进行维修。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又拨专款对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东楼进行修缮。
201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