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生长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元阳哈尼梯田,老品种,基因稳定不退化,采用近原始的耕种方式,施农家肥,引用山泉水灌溉,属原生态农作物,口感软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宴请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南方肥沃的土壤,一年仅长一季哈尼梯田红米,生长期180—210天,比一般东北米多生长40—60天。亩产量不到三百公斤,所以每一粒谷子都是浓缩的精华。
因生长环境偏僻以及红米的生长特性,红米梯田远离工业,没有用过任何化肥农药,所以梯田的空气质量好,水源无污染,土壤无毒副残留,在这里生长的红米自然是安全健康的。
红米是老品种稻米,基因是现代杂交稻的4倍,稳定性高,抗病耐寒能力强。
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异悬殊,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年均温度25度,气温42度,高山区年均温度11.6度,两区温差达13.4度。
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坝峡谷酷热干旱,高山区低温降雨丰富。
哈尼梯田红米营养极为丰富,特别是钙、锌等微量元素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中,哈尼梯田红米就含有7种。
哈尼梯田古种红米经初步测定,钙、铁、锌、硒、铜、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特别是镁含量每100克可食部分高达150毫克,为普通大米的3—5倍,钙含量每100克可食部分达12.8毫克,是普通大米的3倍,且哈尼红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纤维质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含量达7.3%。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中,哈尼红米就含有7种。
红米内含丰富的磷、维生素A、B群,则能改善营养不良、夜盲症和脚气病等毛病;又能有效舒缓疲劳、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状。
红米所含的泛酸、维生素E、谷胱甘滕胺酸等物质,则有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尤其对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更是明显。
红米与化学合成红色素相比,具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还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
红米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所含红曲霉素K可阻止生成胆固醇。
红米含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
开垦梯田
哈尼红米多种植在海拔1400—1800米哀牢山区中的梯田上,对地域、气候和水源要求苛刻,选择不怕风吹、向阳、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先开成台地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这样才能开始种植红米。每年春天修埂是一定要做的工作。
水源灌溉
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每个哈尼村寨上方都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森林保护的好,山泉长年流淌,梯田中水也时时更新;下面是村寨,村寨下方是高可达3000级的梯田;发源于森林的河流,经竹子搭建的水道,流出森林,流经村寨,而后流入梯田,汇入河谷,完成一个循环,所以梯田从不缺水,更不缺活水。
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无不精心经营。如水源管理则发明了“水木刻”。所谓木刻分水,就是当初开田时,由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根据各家梯田的用水量而定下的尺度,木刻一定要公平、从大沟到小渠,逐渐分下去,制定后一般不需要调整改变,一直沿袭过去的规矩。分水木头大多用多年生长的黑心树作材料。这种木材质地坚硬、耐水,在水里越泡越硬,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分水木刻至少有两个口,多的有十几个口。刻口的深浅一般是确定的,而宽窄以各家梯田的需水量来定,并设置专门的水管理人员监督,违规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梯田不能没有水,水不能缺了森林,为了保护水源,哈尼人不单在沟壑两旁种植树木以涵水护土,更把森林尊为神,平时人和牲畜不得进内。根据哈尼人的传统习俗,如果新生儿诞生,父母便要在寨脚的树林旁边栽下三棵小树并将胎盘埋在树底。哈尼族的“祭树歌”亦充分反映了森林对生命的重要性:“祭树,是人口增添的祭树;祭树,是庄稼丰收的祭树;祭树,是牛羊满山的祭树;我们今天来祭树,祭来大山样的福气,祭来大水样的吉祥。”
传统种植
梯田难以应用大规模农业机械,所以红米还在采用哈尼族传统的耕作方式耕作,这种近原始的耕种方式,已经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育种、灌溉、冲肥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机制。以一年为周期,哈尼梯田耕作大致有如下程序:挖头道田、修水沟、犁、耙、施肥、铲埂、修埂、造种、泡种、放水、撒种、薅草、拔秧、铲山埂、割谷、挑谷、打谷、晒谷等20道工序,农耕和宗教信仰相结合,即使是一般的梯田劳作,都带有祭祀的意味。如夫妇两人在例行修整田埂时的简单“祭祀”——男子站在高高的田埂上,用杆长超过2米的铲子,从上往下削去田埂的草皮,用云南话说,男人在上面“剟”,女人在下面把剟下的草土耙到田里,两人同时口里还呼应着号子,有男女交配的意思,据说这样才能使田地增产。“龙——嗷,秋——呜!”秋收打谷的男子在每天打谷子时,尤其是在打新年的谷子时,一定要边打边念诵这句话,意思是添加、增多,祈求稻谷越打越多、粮食丰收。
哈尼红米三月播种、十一月份收割。春天“开秧门”节过后,全寨子的男女老少就开始下田插秧,洒鱼苗,放养稻田鸭。
施肥方式
红米不耐肥,施用化肥就害稻瘟病,就连农家肥也不能多施。聪明的哈尼族人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令人赞叹的施肥方式。
一是“赶沟”。高山森林地面总是会堆积无数落叶、枯枝和动物的粪便,这些东西会形成一层肥沃的腐殖质,每年雨季来临,亦正是稻谷扬花抽穗之时,森林中的这些富含有机物质的腐殖质便顺着雨水被冲入沟渠,流入梯田。
一是“冲肥”。在哈尼寨子,各村都开挖了一个大水塘——“积肥塘”,平时就将人畜的排泄物和可以腐殖的垃圾倒进水塘,沤成农家肥,春季栽秧时引山水冲过水塘,将肥料引到田中。
梯田生态
哈尼红米的生长,必须提到梯田的生态。鱼、鸭子、水田、水稻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通过鱼群、鸭群的活动使该系统“活跃”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结构和动植物循环利用体系。春耕时节,当田里插完了秧,就可以把鸭子全天候地围养在稻田里了,直到禾苗抽穗灌浆时才把长大的鸭子赶上来。在这期间,鸭群会自然而然地在稻田里觅食,它们如同“农夫”一样,以往很难对付的杂草、害虫都进了鸭肚子里成了饲料。而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鸭群日夜不停地啄食和搅动,每天用嘴巴啄动水稻根部和土地达1000多次的行为,直接促进了水田养分物质(包括水体中的氧气)的流动,刺激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水稻生长起到除草、捕虫、施肥和中耕等作用。如此一来,农药、化肥就无用武之地了,而农田以及水源就都是洁净的了。
水稻田是各种农田中富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一亩水稻田可能栖息了几十甚至几百种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哈尼梯田红米稻田养鱼养鸭正是利用了生态系统一物治一物的生物链的道理,省却了更多的人为的外部投入,红米稻田的生态平衡与红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