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落叶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平滑而有直纹;嫩枝有髓,幼时被黄色或黄褐色柔毛,后脱落。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40-60厘米,叶柄长7-13厘米,有小叶13-27;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偏斜,截形或稍圆,两侧各具1或2个粗锯齿,齿背有腺体1个,叶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柔碎后具臭味。
圆锥花序长10-30厘米;花淡绿色,花梗长1-2.5毫米;萼片5,覆瓦状排列,裂片长0.5-1毫米;花瓣5,长2-2.5毫米,基部两侧被硬粗毛;雄蕊10,花丝基部密被硬粗毛,雄花中的花丝长于花瓣,雌花中的花丝短于花瓣;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心皮5,花柱粘合,柱头5裂。
翅果长椭圆形,长3-4.5厘米,宽1-1.2厘米;种子位于翅的中间,扁圆形。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喜光,不耐阴。适应性强,除黏土外,各种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钙质土都能生长,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耐寒,耐旱,不耐水湿,长期积水会烂根死亡。深根性。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
在年平均气温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范围内生长正常;年平均气温12~15℃、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范围内最适生长。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对中性或石灰性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对氯气抗性中等,对氟化氢及二氧化硫抗性强。生长快,根系深,萌芽力强。
臭椿的栽植冬春两季均可,春季栽苗易早栽,在苗干上部壮芽膨大呈球状时栽植成活率最高,栽植时要做到穴大、深栽、踩实、少露头。干旱或多风地带易采用截干造林。臭椿多“四旁”栽植,一般采用壮苗或3~5年幼树栽植,栽后及时浇水,确保成活。
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种子千粒重28~32克,发芽率70%左右。播种量每亩3~5千克。通常用低床或垄作育苗。栽植造林多在春季,一般在苗木上部壮芽膨胀成球状时造林进行。在干旱多风地区也可截干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
种子
翅果,种子采集加工时去杂不必去翅,种子千粒重28-32克,每公斤种子3.2-3.4万粒,发芽率80%左右,种子干藏贮存,发芽力可保持1年。
育苗
早春采用条播。先去掉种翅,用始温40度的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置在温暖的向阳处混沙催芽,温度20-25度之间,夜间用草帘保温,约10天种子有1/3裂嘴即可播种。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镇压,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开始出土,每米长留苗8-10株,每亩苗1.2-1.6万株,当年生苗高60-100厘米。最好移植一次,截断主根,促进侧须根生长。臭椿的根蘖性很强,也可采用分根、分蘖等方法繁殖。
经济价值
臭椿材质坚韧、纹理直,具光泽,易加工,是建筑和家具制作的优良用材。臭椿因其木纤维长,也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椿叶可以饲养樗蚕,丝可织椿绸。在园林应用中,用臭椿做嫁接红叶椿的砧木。
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茎皮含树胶;叶可饲椿蚕,浸出液可作土农药。木材坚韧,纤维长,是优良的造纸原料。种子含脂肪油30—35%,为半干性油,残渣可作肥料;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质。
美化绿化
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种混栽,适宜于工厂、矿区等绿化。枝叶繁茂,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满树红色翅果,颇为美观,在印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常常作为行道树,颇受赞赏而成为天堂树。
药用价值
臭椿的其他应用臭椿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之功效。中药文献记载,臭椿有“小毒”,只供煎汤外洗使用。臭椿叶不能食用。
环保价值
臭椿是中国北部地区黄土丘陵、石质山区主要造林先锋树种臭椿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容易繁殖,病虫害少,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同时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北部地区黄土丘陵、石质山区主要造林先锋树种。
臭椿是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树种臭椿适应性强,萌蘖力强,根系发达,属深根性树种,是水土保持的良好树种。同时耐盐碱,也是盐碱地绿化的好树种。
臭椿是工矿区绿化的良好树种臭椿具有较强的抗烟能力,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二氧化氮的抗性极强,而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二氧化氮是工矿区的主要排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