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北山道教名山胜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境内北部。为金华山、赤松山等山之合称。山中层峦叠嶂,清泉潺流,洞穴四布,怪石林立,主峰海拔 1300 余米,最高峰为大盘山1314米,面积约 2.5 平方公里。金华山又名长山、常山。山间双龙、冰壶、朝真三洞合称“金华洞”,为道教第三十六小洞天,名曰“金华洞元洞天”;赤松山传为古仙人赤松子于此引牧羊少年黄初平修道成仙之地,故名。山上有金华观、赤松亭、“五洞十景”等自然景观及道教古迹。为浙江道教名山之一。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金华府志》记载:“黄帝分星次,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须女,又曰星纪于辰在丑”。明一统志金华天文牛女分野。
金华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境内的东、东北连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山脉。 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
大盘山是钱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瓯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岭,西南段位于磐安、东阳、永康和义乌,主峰在磐安县安文镇东南。会稽山为天台山支脉,主体朝东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东阳北部和义乌,主峰东白山位于东阳、诸暨、嵊州交界处。龙门山界于富春江与浦阳江之间,分布在浦江、婺城区和金东区北部、兰溪及义乌,其余脉金华北山呈块状山地。
金华北山,位于金华城北。蜿蜒起伏,势如游龙,雄压万峰,左右分支回峦,连屏拱卫,面南,诸峰数重,山岭双峦对矗,一曰玉壶、一曰金盆,壶中有湖,名曰徐公湖。水分两派而下,泻乎山之阳者由山桥而达于溪;而注于山之阴者由鹿田而入于洞盆之中飞瀑泻出,为赤松涧,即黄初平(大仙)登仙处。整个北山周三百六十里,宛如一道天然屏障。 北山南20里设金华城,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北山(玄武、坎位)是金华城的太祖少祖山,龙脉所含蕴的精气凝重,芙蓉山收纳精气,结敛山势过脉,是强大的靠山;东侧(青龙、震位)的积道山,为一浅山;西(白虎、兑位)是绵绵南山的延伸,青龙白虎有侍卫护持着;正南方(朱雀、离位)低矮的浅山为砂,相互缠绵,可谓托多、护多、缠多,为龙神大贵。婺江由东而西,至兰溪汇衢江而入浙江。该城北山南水、北高南低、左右有侍卫,符合把城郭建在巨型“沙发”里的理念,是个不错的城郭。
北山南坡西南侧过脉至芙蓉峰,芙蓉峰腾空驾云,高为潜岳。《方舆记》云:“孤山独秀,状若芙蓉,故名,郡县来脉,皆本此山”。芙蓉山山体比较尖,又俗称尖峰山,所以人们就习惯叫尖峰山了,而原来的美名慢慢被遗忘。芙蓉山、尖峰山同一座山峰,不同的称呼,可有不同的结果。金华最早叫“长山县”东汉初平三年(192年)、“东阳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隋开皇十八年(597年)改称金华。尖峰山的山体是尖的,五行属火,该火克着金华的“金”,也许对金华有一定的制约。 在众多的典籍中,对金华北山的称谓有:长山、常山、金华山。在绵绵北山之中还有不同的小山名称,如:芙蓉山、金华山、赤松山、炼丹山、乾峰山等等。金华山乃有其小山,在今付村镇之北,过去这里属于金华乡(包括今付村、源东),金华畈延称至今。称之为金华北山。
东汉初平三年(192)析乌伤(义乌前身)西南地置长山县,因县境内长山(又名常山、金华山)(注:公元562年才置金华郡,在此之前注解金华山是欠妥的)得名,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所;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会稽郡立东阳郡,郡治长山(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与兰江之交的一段)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陈天嘉三年(563)撤缙州、东阳郡改名为金华郡;隋开皇九年(589)置吴州废建德、太末、丰安三县入长安,更名吴宁县;开皇十二年(592)改吴宁为东阳县;开皇十三年(593)设置婺州;开皇十八年(598)改东阳为金华县;隋大业三年(607)复置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改东阳为婺州、析建德、太末地复置县、分金华为金华、长山两县;武德八年(625)废长山入金华县;垂拱四年(688)改金华县为金山县;神龙元年(705)复名金华县,沿用到2001年。 从郡名来看自会稽郡--东阳郡—金华郡—吴州—婺州—东阳郡—婺州--东阳郡--婺州—婺州武胜军--婺州保宁军--婺州路—宁越府—金华府—浙江省—金华道—浙江省—第八县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兰溪区—四、五、三、八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区—金华专区—金华区—金华专区—金华地区—金华市到至今,易名27次。
而金华县则由:长山县—吴宁县—东阳县—金华县,数易其名。在唐武德四年(621)分金华为金华、长山两县,那就是说,在金华同时存在过两个县,必须弄清楚两个县的遗址,才能有更确切的表述。 北山因双龙洞的名声在外,现在是AAAA级风景名胜区。北山顶是大盘天景区,浙中凉都所在,金华山顶盘前农家乐有:芳园山庄、凉都山庄、美乐山庄、诸葛山庄等山庄共二百多个床位,同时可容纳400多人用餐,是避暑、休闲、登山、聚会的乐园。为了便于管理,将罗店、新狮两个乡镇的部分村规划其中,因此,我们把这里放到最后来普查。双龙景区管委会许光明主任高度重视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全方位的给于支持,并且派出了两名精兵强将全程陪同我们。邢小平先生是管委会的得力干将,马水根先生是某艺术馆的退休干部、北山历史文化遗存研究专家、《双龙景区志》主要参与者,有他们两人陪同,真可谓“老马识途”,使我们的普查工作“一帆风顺”。
从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北山的双龙洞内活动、东晋葛洪《神仙传》所描述的黄初平,十五岁时在金华赤松山遇仙人,得道成仙。因他居于赤松山,所以人称赤松黄大仙、双龙洞和朝真洞成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历史上曾经有数位皇帝在此祭天、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在此驻足、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足迹、一个个溶洞形成了奇特仙境,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两个溶洞》拉近了读者与北山的距离,最近又发现了还无法破解的神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