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东岩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区,东岩宛如仙境的风光。站在岩峰,高瞻远瞩,临近的大海只见那闪闪波光,与碧色的长空相映成趣。东岩一峰比一峰高,层次就像凌云之势突起。山下远处的绿树,又低又横出现,就像面向山坑水潭正在睡眠。
自东岩山而下包括卓锡寺、石岩寺、金顶寺。卓锡寺原称白牛岩石,系大颠和尚于唐贞元年六年(790)拓建。金顶寺建于南宋。石岩寺建于明代。自唐以来是有名的旅游胜地。
三寺相距各约百米,以卓锡寺(由天然石形成,后人在古白牛岩石旁扩建,后称为卓锡寺)为最早建立,是高僧释大颠(732-824)于唐贞元五年(789)所创。
位于潮阳区的棉城镇东山南段。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注:县级市潮阳市后改为汕头市潮阳区,但文物保护仍旧原称“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下同)。自山而下包括卓锡寺、石岩寺、金顶寺。卓锡寺原称白牛岩石,系大颠和尚于唐贞元年六年(790)拓建。金顶寺建于南宋。石岩寺建于明代。自唐以来是有名的旅游胜地。
位于潮阳区棉城3公里多远的东山东麓的东岩,从西至东,于岩峰峭壁间,藏有列入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卓锡、金顶(南宋年间创)、石岩(明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创)三寺(皆于1988年被批准登记开放),相距各约百米,以白牛岩(由天然石形成,后人在其旁扩建为卓锡寺)为最早建立,是高僧释大颠(732-824)于唐贞元五年(789)所创,比名刹灵山寺还早1年。
古寺于唐贞元六年(790),由大颠率玄应、智高等创建后,历代有修,已知在明万历戊戍(1598)、清光绪癸巳(1893)、民国二十年(1931)修建。1984年至1987年元月,善信捐款献物重修。
今寺坐东北向西南,全寺(饱含观音堂等)总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开偏门在东南面。在古榕绿荫下,迈上石阶,到达古刹大门前。左侧下方,今存三块模糊不清的重修碑记。经细辨,其一是“光绪十九年(1893)修建”,另一是“民国二十年(1931)重修”字样。
左前方是一阔埕,右前方是大雄宝殿。宝殿面积约200平方米。殿门前南端摆1.4米高脱沙韦陀菩萨,神情威武,双手按剑。据说它有300余年历史,由虔诚信徒冒险保藏才避过极左厄难。其北端摆一尊章牢菩萨,高约1米,左手执斧,姿势威严;旁设伽蓝菩萨(关公)站像。宝殿宽敞,内奉由玻璃钢制作的三如来(各高约3米)及其背后佛光屏、十八罗汉、佛龛碧生罩,形象生动,五光十色。佛龛前两侧,各摆一座光明灯千佛塔,高3米余,各有1千尊佛布满塔身,装饰金黄辉煌,富有特色。
殿前大埕,约400平方米,上面盖有铝合板。中间奉供弥勒佛,前面并列摆三大铜铸香炉(大者重750公斤,铸有《心经》、《大悲咒》;其余两个各重600公斤),再前又并列摆一大宝鼎,两旁各摆一化宝炉。埕北、南两侧,各建住持室、祖师坛、客堂、消灾坛,并设一下楼通路至下面的大餐厅。埕两边还各悬铜钟(1990年制)、大鼓。钟铸有《大悲咒》。
殿北厢为斋堂,背后高处山石中有石刻“卓锡泉”(相传是明朝邑人萧端蒙所书),水源源不断从上面凸出似大鱼的底石上流下来,清净美淳,成为全寺食用的甘水。按民间传说,这里原无泉水,大颠用锡杖往地一卓,大喊:“出泉!”马上真的出泉,故称“卓锡泉”。
古刹有清代名流撰书词、诗石刻,琳琅满目,幸存至今,弥定宝贵。
这诗是甲子(1684)暮春游东岩和虚昌道人原偈。它描绘了东岩宛如仙境的风光。站在岩峰,高瞻远瞩,临近的大海只见那闪闪波光,与碧色的长空相映成趣。那潮阳县城和郊区的风景,正悠然宁静。这东岩一峰比一峰高,层次就像凌云之势突起。山下远处的绿树,又低又横出现,就像面向山坑水潭正在睡眠。纵情游览东岩,回忆起唐朝大文学家韩愈贬潮时,闻名三次致书高僧大颠祖师而幸会,后要离潮时还到灵山寺向大颠祖师辞别留衣,灵山寺遂建留衣亭,这大颠所创东岩也建了留衣亭之儒释佳话,便在山峦间寻找该亭的旧迹。又欣赏古时大颠开山此地白牛岩洞,传说在洞口前执杖一卓而涌泉就来之不竭的眼前潺潺飞流卓锡泉(因此把白牛岩改称为卓锡古寺至今)。即使是游历举世闻名的山岳,那是别年的事情,而今天偕友啸傲自由的东山之行,是难得一游的胜缘啊!
此诗写景手法娴熟高超。先写远处的大海、潮阳县城与山村,再写近处的景致,由远及近;先写高处的险峰,再写低处的树林,由高及低;继而寻观留衣亭,欣赏卓锡泉,由虚及实;层次渐进,井然有序,引人入胜。
这金顶寺前的石刻群,先刻道人乩原偈,后刻杨钟岳诗,再刻姚喜臣、郑振藻、姚夺标、昆陵杨一鹗共5首和韵,还刻台湾丘逢甲、上海庄学忠、清末状元夏同和光绪年间游寺诗,琳琅满目,为礼佛名刹、旅游景区增光添彩,殊为难得。
诗人杨钟岳是潮州先贤,号大山,出生于澄海县苏湾都金砂村(今溪南镇银北村),后移居于揭阳县官溪都(今仙桥镇)、海阳县上莆都(今潮安县彩塘镇)仙乐乡。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十八年中进士,3年后殿试三甲二名而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户曹、会试同考官、湖广司员外郎、钦差提督凤阳等处粮储运饷屯榷、兵部职方司督捕郎中(加二级)、福建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施职于台湾府)、布政司参议(相当于省长助理)。清廉勤政,剔弊励懆,尊师重教,急公好义,有《搴华堂文集》和后裔所编《大山公诗集》。除东岩外,澄海丹砂古寺、银北国王庙、东湖杨氏家庙、揭阳槎桥杨氏宗祠、潮安仙乐杨氏家庙等尚存其碑记、妙联。在其出生地银北村故宅大门口,还幸存表彰其功名的“笃生太史”石坊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