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共有9个现生科650多种,蝎蛉科Panorpidae,蚊蝎蛉科Bittacidae,雪蝎蛉科Boreidae,美蝎蛉科Meropidae,原蝎蛉科Eomeropidae,无翅蝎蛉科Apteropanorpidae,异翅蝎蛉科Choristidae,小蝎蛉科Nannochoristidae和拟蝎蛉科Panorpodidae。报道在中国分布的只有蝎蛉科、蚊蝎蛉科和拟蝎蛉科3科。
蝎蛉科昆虫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全世界已记录6属427种,包括蝎蛉属PanorpaLinnaeus,1758、长腹蝎蛉属LeptopanorpaMacLachlan,1875、新蝎蛉属Neopanorpa Weele,1909、华蝎蛉属SinopanorpaCai&Hua,2008、叉蝎蛉属FurcatopanorpaMa&Hua,2011和双角蝎蛉属DicerapanorpaZhong&Hua,2013。除长腹蝎蛉属外,其余属在中国均有分布。
蚊蝎蛉科Bittacidae是长翅目第二大科,因其成虫外形酷似大蚊而得名。
蚊蝎蛉科是长翅目中唯一一个世界性分布的类群,现存已知18属204种,其中,蚊蝎蛉属BittacusLatreille,1805在蚊蝎蛉科中种类和数量最多,也是该科在中国分布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属。
拟蝎蛉科Panorpodidae昆虫因形似蝎蛉,但喙较短,故英文称为short-facedscorpionfly(Byers2002)。拟蝎蛉成虫为植食性,从柔软的草本植物叶片上刮食表皮。拟蝎蛉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环太平洋区域,已知2属13种,包括拟蝎蛉属PanorpodesMacLachlan,1875和短喙蝎蛉属BrachypanorpaCarpenter1931,其中仅拟蝎蛉属在中国长白山区有分布记载。
蝎蛉主要分布在北方,常见种类有:
扁蚊蝎蛉BittacusplanusCheng,1949;
宽甸拟蝎蛉PanorpodeskuandianensisZhongetal.,2011;
河南新蝎蛉N.longiprocessaHua&Chou,1997;
太白单角蝎蛉C.obtusa(Cheng,1949);
秦岭蝎蛉P.qinlingensisChou&RaninChouetal.,1981;
长白山蝎蛉P.changbaishanaHua,1998;
华山蝎蛉PanorpaemarginataCheng等。
成虫:体中型,细长。头部向腹面延伸成宽喙状,然而长翅目昆虫喙管的延长程度在各个类群间并不一致。触角长丝状,口器咀嚼式,位于喙的末端。前胸短。通常有两对狭长的膜质翅,前、后翅大小、形状和脉相都相似,翅脉接近原始脉相,有时翅退化或消失。尾须短,雄虫有显著的外生殖器。
幼虫:长翅目幼虫在形态和习性方面呈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小蝎蛉科Nannochoristidae幼虫为蛃型,生活在水中,捕食水生节肢动物为食雪蝎蛉Boreidae幼虫为蛴螬型,生活在冰雪覆盖的苔藓表面,取食叶片或钻蛀于茎秆之中。其他大部分类群,包括蝎蛉科Panorpidae、蚊蝎蛉科Bittacidae、异蝎蛉科Choristidae、以及无翅蝎蛉科Apteropanorpidae幼虫均为蠋型,土栖生活,靠取食节肢动物尸体或其他有机物碎屑为食。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头呈喙状长翅目,四翅狭长腹特殊;蝎蛉雄腹如蝎尾,蚊蛉细长似大纹。
多生活在潮湿荫蔽的森林中,飞行能力较弱,腐食性,以节肢动物尸体为食。有些种类则是以取食花蜜、果实、苔藓等。蝎蛉在交配过程中存在奇特的献礼行为,雄虫提供猎物或分泌唾液球来吸引雌虫。幼虫有4个龄期,以四龄老熟幼虫越冬。蛹为离蛹。
大多数长翅目昆虫生活在冷凉的林下灌木层,主要取食节肢动物尸体或其他腐烂的有机物质。而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不能站立,只能悬挂在枝条或叶片的边缘,靠捕食小型节肢动物为食。雪蝎蛉科Boreidae昆虫生活在冰雪覆盖的环境下,取食苔藓。拟蝎蛉科Panorpodidae昆虫间隔地分布于太平洋两岸的北美洲和亚洲东北部,主要取食植物叶片和花粉。而原蝎蛉昆虫Eomeropidae曾被发现可以咬破大型哺乳动物的皮肤,啃食腐肉。而最近更有研究发现北美洲的蝎蛉P。nuptialis成虫在野外能够比苍蝇更早发现人类尸体,并进行取食,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另外,蝎蛉科和蚊蝎蛉科昆虫在交配和求偶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有趣的献礼行为,而用来献礼的可以是猎物,也可能是雄虫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