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古城座落在在漆水河、漠峪河、湋河三水汇合之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古人云:“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是地的血气,得水为尚。”漆水逶迤,绕城而过,小桥流水,尽收眼底:中亭川横贯南北,一马平川,村野棋布,禾黍满园。古丝路连接东西,髙岸为陵,断崖如山,莽原起伏,草树烟岚。
古人曾道:“三峰远映岚光合,二水分流城市连”。这五千年的历史古城,负载着风雨苍桑,书写着人文传奇。九街十八巷,屋舍俨然。正街如线,店铺连连,小巷弯弯,蛇折龙蟠。若逢古会,人流如织,熙攘不绝……
在2020年12月22日召开的2020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最美发布暨美丽乡村国际品牌盛典”中,武功古城荣膺《2020年度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
武功古城历史悠久,城区设置严整,共有九街十八巷。由东门向西至大什字名东街;又西至小什字名学前街;又西至原麓南折出望月门名西街;由大什字南出集贤门名南街;北出迎仙门名小北街;由小什字北出来凤门名大北街;南名宣化街。宣化街南端东折通南街名南司巷(现称蒋家巷);西折至原麓名乐妓巷(现称月菊巷)。由东街中段南折名后街;后街西折有两巷通南街,北名马道巷,南名草场巷;东街中段北折名当铺巷;南街中段西折通宣化街,名三鉴巷;宣化街中段西折通西街,名韩家巷;十字路南至绿野村,名南关巷。出来凤门北至徐杨堡,名北关街;东折至迎仙门,名中心街。
武功古城共有文物旅游景点20多处,“武功八景”都集中于此,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蕴,促成了武功古城璀璨文明的人文景观。中华农耕文明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教稼台,爱国典范、民族英雄苏武纪念馆,风格独特的都城隍庙,唐太宗李世民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报本寺塔,雄伟森严的上阁寺,圣母姜嫄墓,先周文化的发祥地郑尚坡遗址,雄居关中西部之首的武功关帝财神庙,张载讲学处的小华山。还有二水寺、客山寺、隋炀帝墓、康海墓、将军台、赵家崖遗址、浒西庄遗址、东桥遗址、龙王庙、东岳庙等多处历史文物景点。还有漆水河湿地公园、姜嫄水乡、美阳关、后稷文化广场、音乐喷泉、游船码头、东西两塬景观带、尚林苑花海、漆水河、游船码头等文化旅游项目。
武功古城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背山面水,置于台地之上。几万人的县城一不缺水吃,二不遭水灾,无水患之虞。冬天可遮挡寒冷的气流,春天可迎纳和暖的春风。三条河流都可作天然的沐浴场,一年四季均能享受优越舒适的环境。城外天然自成配有“四神”,前朱雀(陂地)、后玄武(祖山)、左青龙(河流)、右白虎(长道)。城内按照地形规划为“九街十八巷”,设置有“四差”:南门向西开,西门向南开,大十字对小北街,小十字对大北街。
城垣整体似金龟,东门外教稼台俗称龟头,台两侧原各有水池一方,俗称龟眼。西城墙根中段有一方凹地,俗称龟尾,后街马王庙后有深2丈多、广40丈的土壕,俗称龟心。三鉴巷徐姓宅内有隙地一方,寸草不生,俗称龟胆。南、北四城门,则是龟足。龟头向着漆水河,把金龟塑造得前爬后蹬,生动传神,从东塬边凭眺,活像一只下山的神龟,缓缓地爬向漆水河边戏水。故曰:“金龟戏水”。龟的寿命最长,古人以龟甲卜问吉凶,列侯的金印上铸“龟钮”以示地位的显赫。古城东西崖峦高峭,漆水东绕,稷山镇后;香山左辅,华山右弼;梁山九华,隔水对景;客山远朝,内敛聚气。康海《武功县志》称旧县城的地形为:“平原控其东,凤冈冀其西,长川带其北,终南、太白揖其南,盖古形胜之区,强武之国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武功古城地理位置之险要。
武功古城位于县境西北部,始建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为土筑城,西靠稷山,东临漆水。元末张良弼、李思齐首次增筑。明洪武九年(1376),都督耿忠奉诏屯戌于此,再资增筑。城周长3里220步,外有深2.7米的护城沟。有城门5个:东门名“观澜”;南门两个,东名“集贤”,西名“望月”;北门两个,东名“迎仙”,西名“来凤”;城西紧靠稷山,无门。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徐奇桂重修,增筑各门砖楼。乾隆十八年(1735),知县龚师胜大修城门。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张树勋在进行整修时,为缅怀圣哲先贤的丰功伟绩和歌颂县城的胜迹美景,专为城门题刻门额:东门外额“思文古治”,内额“麟阁勋名”;南集贤门外额“绿野春云”,内额“龙图经济”。望月门外额“雍原秋室”,内额“许国文章”;北来凤门外额“凤岗晚翠”,内额“虎观淹垓”;迎仙门外额“二水朝霞”,内额“璇玑锦绣”。咸丰末年至光绪年间,知县张宗睿、郑庆崧、陈子楷、陈尔茀、张世英等也先后进行过修葺,力图恢复古貌。
2021年10月“黄金周”,武功县文物旅游中心发布武功古城国庆假期共接待游客6.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33.4万元。与往年相比,旅游人数同期增长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