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南海东部油田的油气资源开发主要由中海油深圳分公司负责,勘探总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覆盖52个矿区。
1990年首个油田投产以来,南海东部油田积极开发和发展,不到六年即上产千万立方米,成为当时位居大庆、胜利、辽河之后的全国第四大产油区。1997年,南海东部达到1504万立方米的高峰年产量,占国内海上油气总产量的80%以上。但由于高速高效开发,资源接替不足,当时外方专家预测南海东部1000万立方米的年产量仅能维持三年。
南海东部油田勇探自营之路,逐步从单一对外合作走向自营与合作并举,从单纯找油走向油气并重,从简单油气藏勘探到复式油气藏勘探,从浅水区迈进深水区,发现一批新油气田,从而实现了油田接替。近年来,深圳分公司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主线,在陆架区深耕细作,深水区寻求突破,在成熟区滚动勘探,新区新领域甩开勘探,不断夯实储量基础。同时,加大勘探开发一体化力度,实现储量向产量的优质高效转化。通过精细挖潜老油气田,主力海相砂岩老油田平均采收率高达60%。目前,南海东部自营油田产量已占总产量的75%。
南海东部油田挺立时代潮头,坚持科技驱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拥有了独立自主勘探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能力。高新技术的灵活运用使一批小油田和边际油田产生显著经济效益。流花11-1油田开发工程技术首创7项世界第一,曾被石油界誉为“明天的油田”。流花4-1油田集成13项国际或国内首次应用的新技术,中国海油自营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能力突破了300米水深。荔湾3-1气田建成投产,将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标尺”一举提升到1500米水深。以“海洋石油981”为代表的中国海油“深水舰队”成员均在南海东部海域首次亮相。
中海油在南海东部海域的第一个气田为惠州21-1气田,在2006年成功投产使用。据当时介绍,惠州21-1气田设计年产量预计可达197亿立方英尺,作业者是CACT作业者集团,中海油拥有其中51%的权益,该气田所产天然气在处理后将经由海底管线运往位于珠海的天然气终端处理厂。
截止至2018年底,中海油南海东部油田的总钻井数量为425口,自营井数量为232口,占比54.6%;合作井数量为193口,占比为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