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拉》描述的是北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发生的一桩爱情悲剧。作者旨在赞美宗教、宣扬远离文明社会的思想,并抒发了没落贵族那种悲观厌世的情绪。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只有三个,而且主要是以男主人公夏克达斯自述的形式来表达,但故事紧凑,一环紧扣一环,引人入胜。作品中穿插描述了许多印第安人的风俗及北美洲的风光,富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并充满着宗教的神秘气氛。
《阿达拉》是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问世后,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
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在战争中被俘的印第安青年沙克达斯,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并与他一起出逃。但阿达拉因幼时体弱,母亲曾发誓女儿若能成活,则将女儿奉献神灵。阿达拉不愿违背母亲的誓言而服毒自杀。遵照阿达拉的遗愿,沙克达斯皈依基督教。
弗朗索瓦-勒内·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19世纪上半叶消极浪漫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革命史论。(1979)、《基督教真谛》(1800)、《殉难者》(1809)、《纳谢兹人》(1826)、《旅美游记》(1827)、《历史研究》、《论英国文学》、《墓外回忆录》等。他的文学活动,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阿达拉》是夏多布里昂的成名作,原先收在《纳谢兹人》中,后又作为《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章于1801年单独发表,引起极大震动,夏多勃里昂因此而蜚声文坛,成为19世纪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