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别墅在回归中式院落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同时,又吸纳了西式别墅的现代生活流线,以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室内居住空间实现舒适的居住生活。其内在的空间布置,以大面宽、小进深的方式实现住宅的生态化特征,延用地周边集中布置的布局方式,实现内部连通,同时室内空间采光的均好性和冬季保暖效果又得到保证。综合体现了中西式住宅的优势,建成茹古涵今、中西合璧的中式宅院。
在“观唐”的设计中明确了不是要单纯地仿建古建单体而是营造传统的诗意氛围。
设计立意:塑造一个可游、可居的环境。“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上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山林者,正谓此佳处也。
刘中辉,北京四合茗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部总监,国内著名中式设计师,中国室内中式设计第一人。
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1]欲将观唐打造成一个风景园林与住宅合一的高端别墅区,可游可居的意境是设计的第一个目标。在将中国意的深层发掘与演绎过程中庭院与园林不断出现。内秀而终用的中国建筑文化并不体现在建筑的实体界面,更多的蕴涵于由界面所界定的虚空间内。
中国意的神髓在于难以窥测“深几许”的庭院和“当其无”的空间之中。在这种中国意境的空间中强调层次与功能、功能与意境的匹配方式。
中式的空间体验给予居住者的将不仅仅是心理满足,而是对中国精神与儒家文化的感动与印证。这种居住空间曾经完美地诠释着古时人伦天理的秩序、状态,设计者需要利用这种中式空间解决现代建筑设计中强调的动与静、公共与私密、干扰与互动的矛盾使现生活与传统空间的重叠,使它们拉开距离、各司其职,或开敞或封闭的庭院穿梭于其中时,留下的是一系列宁静致远、冲淡平和的生活了。而这种对立统一更表现在传统形式与现代构筑方式间的顾盼上。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穿戴着筒瓦、滴水,同时也薄施涂料与面砖。它们以相同的体肤,不同的妆黛,眉目传情、顾盼生姿地构成了庭院的内界面。无言地表达着不得不立足当下而对传统的眷恋。
小区结构取双向轴对称布置,辅以环形道路划分的地块,使用地方正,法度严谨。按用地内景观资源分布,在总图排布上将户型分为“宅”与“园”两种类型。将“宅”按面积大小分为450m2、350m2、300m2三档共五种户型,各有特点不同。将“园”按面积大小分为320m2、290m2二档共两种户型。通过用地分配、布置户型使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目标人群亦可各取所需。同时我们亦将若干套型按组团处理,而不是孤立处理成不相干的个体,相信透过层层的院落,看到的不仅仅是现代人庭院里怀旧的生活,不仅仅是都市人回归田园的渴望,不仅仅是满庭草木的芬芳,也不仅仅是满堂书卷的儒雅,更是深刻的中国意境与中国式生活观、世界观的伟大复苏。提炼传统形式美中的精髓,运用现代建筑形式处理手法,达成传统与现代、繁复与简约在精神上的统一。
“以人为本”对居住空间来说是不变的主题。上面我们似乎更多地是在讨论一种观念。一种中式意识之所以称为中式建筑的灵魂元素,其单单是一种审美情趣,若落实到建筑实践即“实用便捷,尺度宜人”。有多大的地,摆多少栋房子?多大建筑面积配多大庭院面积?单体面积下的开间配置和功能配置是怎样的?这些简单的数字是保证一次对传统居住形态探讨得以实施而不是纸上谈兵的基本要素,也可以说“传统”是我们审美情趣上更高的追求,而不是设计弊端的保护伞。
交通的易达性和等级分明在于合适的道路和所负担户数比例分配全区的大环路和不同等级的小环路,环环相套,尽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千帆皆从窗前过的哨兵户和缺乏社区感的尽端户,区内的道路等级分为6m宽双向行驶的大环路和4m宽单项行驶的宅间路。这一方面上是功能上的通行,消防需要,另一方面合适的街道尺度控制也更多地承载了京城里坊、胡同的意向。
一个好的立面是对于建筑空间关系的真实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立面的对立冲突就不可避免。一方面是文化本位的厅堂所要求的正统制式:在这儿追求的是屋顶、房身、台基的比例关系;柱、墙、窗的虚实对比,开间上的对称所限定的秩序感;在细节上是将传统工程做法符号化处理,共同营造文脉的沿承。而另一方面是厨卫餐厅等功能化空间受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造型需求:在这儿的理念是“形式追随功能”,立面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二维元素孤立的被欣赏,而是被认知为空间造型的延续,是围合“虚”的界面,是带来空间流动性的三维介质。在这种语境中,上下、里外,替代了对称韵律等古典词汇,成为了立面构成的主要要素。在“观唐”大二期的立面创作中,调和这一对矛盾贯穿始终。这也是对于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反思的对立统一。构筑了“观唐”二期的主基调。在使用传统制式的语言的建筑部分中,筒瓦、灰砖、红柱、木门窗是在严格的比例关系下完美呈现的。
屋顶是建筑的视觉焦点,我们使用的是筒瓦的做法,这是屋顶举架、瓦、滴水、椽子、博风板、拨檐等一系列的传统制式做法,正是因为完整地采用了传统做法,从而奠定了观唐“中式”的主基调。
墙的立面形态上沿承了传统建筑形式的硬山山墙的做法,墙作为支承和保护者,屹立在建筑的最外端,抵挡风雨、阻绝干扰,维护内部的静与私密。这一次我们在山墙上基本没有开窗,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山墙比开间墙略略出挑,也是这个含义,而在山墙和出挑的屋檐保护下的开间墙,则尽可以大面积的敞开,面对庭院、阳光了。墙的承重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的,但它外饰面是对缝的两种不同深浅的面砖,它们的长宽是一致的,只是在高度上有所区别,采用的是错缝粘贴,这样就和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的墙身没什么区别了。在细部上还设计了腰线和高部的花窗,更显得制式味十足。
门窗和柱,这在传统建筑中毫无疑问是木制的,这也是传统建筑的灵魂所在。一方面我们采用纯木门窗;另一方面,因承木色和红色共同营造传统氛围,在门窗比例上控制窗扇的高宽和窗棂的划分,进一步接近传统建筑的比例。
在使用现代语言这一部分,完整的建筑制式被打破,材质本身被强调,在这里我们使用了灰色的拉毛涂料,它作为一种含有丰富肌理变化的语言元素被使用,构成了立面创作的母题,突出在白色涂料体型之外,在阳光下给予多种光影变化。它和多处使用的转角窗一起打破了规整的方盒子感,使得建筑轻巧起来,富于流动性,从而这种弱化了的体量,便于与主楼的传统制式相统一,共同上演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同时,这种单体相对弱化、强调群体效果做法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经典处理手法之一。譬如:北京故宫、三大殿、东西六宫、建筑单体的变化,甚至是不易察觉的,但它们按照先祖对自然、对人伦的秩序观念组合在一起(利用空间收放对人的理的暗示作用),恰当组织形体的相互对比,构成了气势挥弘的紫禁城。我们正是从这种理写出发在一组建筑中分出主次,各唱各戏地混响出一首空间诗歌。在这一部分,构造上采取了与之呼应的现代形式。如:门窗采用金属披水,女儿墙上加以金属压顶。这种深色的金属材质,为建筑添加了挺拔感,同时在立面造型上找到线的感觉。
古时的文人雅士居处的一石一木表达的是他们胸怀天下的志气和抱负,“观唐”的景观不单是视觉上的、功能上的,更多的是意向上、观念上的,四周环绕的水系、居中端正的公建、南北东西贯穿的景观轴线、蜿蜒盘桓向西向北的景观带,共同暗示着明清北京城的拓扑关系,配置上,开放式的绿化景观轴沿纵深方向上展开,为更多的户型提供了借景的可能,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园院,切合道路布置,一方面为延续的院墙界面提供虚的对比,另一方面寓意曲径通幽,更是为行人、社区居民提供游憩、交流的场所。
在“观唐”传统一直在诉求就是“院落”之美。种种的现实要求我们既不可能以颐和园、江南园林为范本,使建筑偏安一隅、营山造景,设计成真正的“城市山林”,也不可能像紫禁城一样多重建筑、高耸宫墙、造型空间,我们的建筑庭院都只能限于不大的一方形用地内,我们依据总图交通,将用地格分、填实,交通居住空间余下的便为庭院空间,在全区接近1.0的容积率控制下,我们得到了一个建筑基底面积相当的庭院空间,类比于不同等级的建筑规格,庭院也相应的有了不同等级,分为多院落的秩序与层次。江南园林的自然与幽雅,合庭院的丰富与变化,延续与发展,而庭院之美则进一步表现在建筑立面对庭院的围合上,在这种空间的界面上,材质、虚实、质感、层次都被仔细考量、精心设计,更胜于建筑空间的是庭院空间、利用植物、自然光线、天空色产生的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
“观唐”一次对传统居住形态的探讨,我们不但在阐释我们对中式居住概念的理解,更在探讨中式传统居住理念在现实条件下的实现可能,无论怎样,我们希望现代的技术手段可以被更好地利用,来营造一种延续我们居住传统的居住现实。(本文照片由博华紫光置业有限公司提供)
就这样在立面上,传统和现代各自以不同话语阐释着自己对建筑对生活的诠释。
“院落”承载着“观唐”的价值核心。在户型设计上,我们可以更加单纯的追求市场对户型配置的要求。这一点可以在“观唐”户型全南向布置、独立通畅的客厅及采景的客厅的设计上体现;在总面积、面宽方面加以控制。交通核心的布置、面积就决定了户型品质。室内空间的完整、门窗洞口的对位关系、高度方向上的人体尺度设计更在细节上把握着整个项目的品质。各户型的共同特点:风车式布局,交通便捷,房院契合,采光通风好,穿透式起居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