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绿牡丹茶,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江山绿牡丹茶始制于唐代,北宋文豪苏东坡誉之为“奇茗”,明代正德皇帝命名为绿茗,列为御茶。民国时绝迹,至1980年重新研制出来,命名为江山绿牡丹。江山绿牡丹茶,形似牡丹,色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其独特的品质特征:鹅黄柳绿,暗香盈袖。2018年,江山市拥有茶园面积5.15万亩,茶叶产量2250吨,产值1.85亿元。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江山绿牡丹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衢州市江山市所辖双塔街道、虎山街道、上余镇、四都镇、大陈乡、碗窑乡、贺村镇、清湖镇、新塘边镇、坛石镇、大桥镇、凤林镇、峡口镇、廿八都镇、保安乡、长台镇、石门镇、张村乡、塘源口乡共计19个乡镇(街道)28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2′37″~118°48′48″,北纬28°15′26″~28°53′27″。
地形地貌: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江源头,山地丘陵占88.8%,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为河谷地带,东南部为仙霞岭山脉,素有“东南锁钥”之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1500.3米;西北为怀玉山支脉,以低山为主,最高峰湖山尖895.4米;境内森林茂密,山间时常云雾缭绕,自然环境优越,加上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小气候独特,为茶叶生产提供了绝佳的生态和自然条件。
气候特征:江山市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7.1℃,降水量1650~2200毫米,市境相对湿度75%~85%,日照时数2063.3小时左右,无霜期249.7天左右。冷暖干湿分明、光照充足和昼晚温差大、多云雾等气候特点,适宜茶叶的高产优质。
土壤特点:土壤以含石砾的红壤或黄壤为主,通透性良好,主要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25~35g/kg,全氮含量1.5~2.5mg/kg,有效磷含量10~25mg/kg,速效钾含量80~150mg/kg。
水文特点:江山市年径流总量2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20.5亿立方米,地下径流2.3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江山港江,上游地貌错纵,源流有较多,如:东积溪、内坑溪、梅溪、东家岭溪、周村溪、白水湾溪、东坑溪、小峦口溪、王坛溪、三卿口溪、广渡溪、凤林小溪、卅二都溪、游溪、棠坂溪、洋桥小溪、横渡溪、长台溪、达河溪、三桥溪、大桥头溪、赵家溪、百廿秤溪、新村小溪、龙溪、青阳殿溪、破溪、路头溪、傅竹街溪等29条主要支流。市域内山塘水库636个,其中白水坑、峡口、碗窑等三大水库库容达5.178亿立方米,形成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多和茶叶种植生产地区域性小气候,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品质的稳定。
植被资源:江山自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4个组、7个类型、15个群系,木本植物有87科、232属、643种,茶园周边的林木能减少茶树的太阳光直射时间,增加漫射光的数量,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树害虫天敌的生存,不利于茶树害虫的大发生,确保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
感官品质特征:形似牡丹,色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其独特的品质特征:鹅黄柳绿,暗香盈袖。
2013年,江山市茶园面积4.82万亩,茶叶总产量2120吨,茶叶农业产值1.73亿元。
2016年,江山市茶园面积达5.1万亩,产值逾1.5亿元。
2017年,江山市有江山绿牡丹茶生产规模5.1万亩,年产量2150吨,保护区域面积25万亩。
2018年,江山市拥有茶园面积5.15万亩,茶叶产量2250吨,产值1.85亿元。
绿牡丹茶自问世以来,先后荣获省部级各类奖项30多项,1986年,被评为优质名茶,载入《中国土特产大全》;1994年,获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2000年,获西湖博览会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1年,获“会稽杯”浙江精品名茶金奖、第四届“中茶杯”一等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9年,获第八届“中茶杯”一等奖。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江山绿牡丹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