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重楼,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产,农产品地理标志。
20世纪70年代,崇州市开始进行人工种植重楼,是重楼原产地之一。崇州重楼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气微,味微苦、麻。崇州重楼药用成分皂苷总含量高于其他产区。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崇州重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崇州重楼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为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所辖鸡冠山乡、文井江镇、三郎镇3个乡(镇),2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7'-103°33',北纬30°42'-30°48'。保护区位于崇州市西北部山区,保护区保护面积45607公顷。
崇州重楼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单枝根茎长4-7厘米,直径1.0-4.0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气微,味微苦、麻。
2017年,崇州市鸡冠山乡琉璃村的重楼种植面积达1000亩。
2018年,崇州重楼产量1000吨(干货)。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崇州重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世纪70年代,崇州市鸡冠山乡琉璃村成立“药场”,村民以当地深山中的重楼等野生中药材为种苗,开始进行人工种植。
2003年,崇州市开始规模化种植崇州重楼。
2010年,成都市中医药大学在崇州市鸡冠山乡白云沟发现重楼的新变种——短瓣凌云重楼,证明崇州是重楼原产地之一。
2014年,崇州市推广“林业共营制”,采用“林+药”模式,在鸡冠山乡、文井江镇等乡镇发展重楼等林下中药材种植。
2017年,崇州市编制并发布《重楼生产技术规程》《重楼产品质量标准》等标准,提高“崇州重楼”的规范化种植水平。为了系统做好重楼的遗传资源分析和品种选育,崇州市市科技协会、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琉璃村建立了四川省重楼种植资源圃以及人工种植科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