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连翘”产于素有“中药材王国”之称的平顺县。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端晋东南盆地东南边缘地带,突兀于晋、冀、豫三省的交界。境内沟壑纵横、峰峦迭嶂、山大坡广、植被丰富、灌木丛生、山区面积占85%。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延伸之势,海拔380米—1876米,是连翘的优质高产区(连翘种适宜生长区域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
平顺县是典型的石灰岩区域,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山地褐土、淋溶性褐土、褐土性土和碳酸盐褐土。连翘主要生长在海拔在800-1500米的半阳坡,或阳坡疏灌木丛、林、草丛、山谷,或山沟疏林中的排水好、富含腐殖的砂壤土和砾土中。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中二级标准,经对连翘种植区域内不同的土壤类型0-40厘米深度采样分析表明:种植区域内土壤中的“严控环境指标”和“一般控制环境指标”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0,高于和符合连翘GAP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平顺连翘”的蒴果为卵圆形至椭圆形,1.2-2.5×6-12毫米,具星散皮孔;果梗长0.7-1.5厘米。青翘为绿色;成熟老翘为黄色。果型分圆果、长果、红果、红果尖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处版一部要求,“平顺连翘”有效成分含量指标是:连翘苷含量大于等于0.15%,连翘酯苷A含量大于等于0.25%,连翘浸出物含量大于等于30%。
“平顺连翘”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主要得益于采用以下生产技术措施:
(1)特定种植技术——人工抚育栽培技术
“平顺连翘”主要是人工抚育栽培技术,它是对野生连翘的保护、育苗补栽、疏密、修剪、采集与家种连翘栽培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是介于野生药材采集与人工栽培药材之间的新兴生态型药材生产方式,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药材可持续利用方针政策。
平顺适宜实施人工抚育栽培连翘达30万多亩。其中:阳坡和半阳坡的野生连翘,在海拔1200-1500米的单株产量较高,在海拔1300-1400米处产量最高,高于1500米的连翘单株结果量明显降低;阴坡以海拔1200-1300米的单株产量最高,随着海拔增高产量逐渐降低。阳坡和半阳坡的产量明显高于阴坡,连翘丛高阴坡明显高于阳坡和半阳坡。分别在阳坡、半阳、阴坡以及乔灌混交林下、灌木丛、草丛内和裸露岩石上人工生长。通过建立连翘野生人工抚育基地,实现对人工连翘适当的补种,恢复连翘野生状态下种群数量和平衡,并达到野生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工抚育栽培技术要点是:
①连翘育苗繁育技术
选择生长健壮,枝条节间短而粗,花果着生密而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母株采种。于9-10月摘取成熟的果实,晒干后脱出种子。春播,4月上旬播种。以行距25厘米开深4-5厘米的沟,再均匀撒入种子,覆土1-2厘米,用脚踩实。20天左右可出苗。当苗高7-10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若育苗田一年生幼苗生长不均,或根系不发达,采用倒苗技术。即于秋季11月份(土壤上冻前)连翘叶落后或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解冻后)开花前进行育苗倒栽。
②连翘育苗移栽技术
春季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秋季(11月份)土壤上冻前,选择退耕还林地或荒山的阳坡、半阳坡、半阴坡进行移栽。
③连翘整形修剪技术
通过整形修剪能够促进连翘分枝,调整树体结构,确定植株形态,使枝干布局合理、平衡树势,促进开花结果,增加产量质量。
④连翘病虫害防治技术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防治:
⑤适时采收
青翘的适宜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老翘最佳采收时间是每年10月到11月下旬。
⑥独特加工技术
青翘以身干、不开裂、色较绿者为上品。通过对水煮、气蒸、烘干和生晒4种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以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为考察指标,结合实际操作及产品的外观、色泽,最终确定以3-5倍水水煮8分钟为青翘最佳加工方法。
2016年,平顺县完成连翘种植面积37万亩,其中连翘野生抚育20万亩。
2017年,平顺连翘生产规模16700公顷,年产量1000吨左右。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平顺连翘”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明代刘文素所著的《本草品汇精要》中,标定以山西泽州出产的连翘作为道地药材。
2008年,平顺县成立青连翘专业合作社。
2012年,山西省政府确定平顺县为“一县一业”中药材种植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