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小米品种主要来源于晋谷21号,所产小米米粒匀碎,色泽金黄,米香醇厚,口感光滑。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辖6镇、5乡共11个乡镇,东临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北京、太原、大同这三大名城的“金三角”地带之中。
108国道、同蒲铁路横穿东西,208国道纵贯南北,大运高速自腹地穿过。形成了四通八达、连接城市的交通网络。代县小米地域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境内的上馆镇、阳明堡镇、雁门关乡、磨坊乡、枣林镇、胡峪乡、峨口镇、聂营镇、峪口乡、新高乡,10个乡镇173个行政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113°22′,北纬38°50′—39°21′。
外在感官特征:代县小米品种主要来源于晋谷21号,所产小米米粒匀碎,色泽金黄,米香醇厚,口感光滑。
内在品质指标:代县小米经检测含蛋白质≥9.5%;脂肪≥3.0%;直链淀粉18%-23 %;千粒重2.6g-2.8g;铁≥25mg/㎏;锌10-14mg/㎏。
代县地貌由山地、丘陵和平川盘结而成,特征为“两山夹一川”,“七山一水二分田”。代县小米种植区在南北两山的半坡地,其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PH值在7.8-8.2之间,此种植区昼夜温差大,土壤含磷、钾量高。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代县小米的独特品质。
境内滹沱河东西贯穿全境,地下水资源丰富,但代县小米90%种植于丘陵坡地,全年均靠自然降水,这也是形成其品质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代县小米种植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曰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92.2mm,年总积温3685.9℃,无霜期158天,年日照时数2863.6h,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多发生在春季,气候特点适宜小米生长和养分积累。
谷子需要精细整地,保持土壤疏松平整。在我县各谷子产区采取秋深耕,冬镇压,春季顶凌粑磨,播后根据晌情进行碾压等蓄水保墒办法;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作用,尽可能地把天然降水蓄存起来,提高土壤水分对经济产量的转化率。
旱地谷子必须重施底肥,杜绝重茬种植,做到轻氮重磷补钾。每亩施优质农肥2000公斤、复合肥10-15公斤做底肥;在拔节期、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以满足谷子对养分的需求。
方法上采用集中沟施,丘陵地区随同犁种一次施入,缓坡地区在春季浅耕时施在犁沟内,随后及时耙耱镇压。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优种。
这里所说的优种,是指经过保纯防杂的优良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虫害,减轻品种的退化,保证产量及品质。在我县适宜且主要种植的优良品种是晋谷21号。
开展平衡测土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拔节期亩追尿素10公斤,收获前30天停止追肥。
采用机播或畜播,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留苗、定苗,严格依照品种特性控制留苗密度,中等肥力地块亩留苗6000-7000株。
采用无害化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减少病虫源基数,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一般情况不施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农药。及时收获,安全贮藏,防止污染。
一般我县在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耧播或机播。为了延长生育期,达到增温保墒增产提高品质的作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覆盖时用拖拉机悬挂2BP-2型铺膜播种机,采用宽70厘米,厚0.005-0.007厘米的微膜覆盖,1.2米一带,一膜双行,每亩3500窝。
采用半精量播种,亩用0.3公斤谷种,与2公斤熟黄芥混合种植,一窝保苗3株。
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大力支撑下科学掌握谷子的养分需求,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晋谷21号谷子籽粒全氮含量为1.3408%、全磷含量为0.1832%、全钾含量为0.49%,每形成100公斤籽粒所需纯氮2.36公斤、磷1.17公斤、钾1.68公斤,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地力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一般亩留苗0.8万株,以确保产量及米质。
谷子一般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地块上种植。特别是稍粘重土壤在播后遇雨时就会形成膜孔板结,要及时放苗,防止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
谷子出苗后30-50天内地表未被覆盖,此时气候干燥,杂草也正是盛发时期,谷子此时根系生长较强,地上部分却生长缓慢,这时应抓紧时间中耕除草,锄净垄间杂草,防止杂草和幼苗争夺养分,抑制幼苗生长。
目前,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谷子病害基本可以控制。病害防治一般采用物理防治的办法以确保小米的绿色无公害。
适期收获,一般要待到谷穗95%以上籽粒发黄再收割,防止因收割较早而影响到小米的品质。
总面积3800公顷,年产量14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