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黄小米,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色泽金黄、颗粒圆满、晶莹明亮、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可口。
泽州县高都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东北部,距市区20公里,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巴公镇毗邻;南与金村镇相连;北与北义城镇为伴。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泽州黄小米的地域范围泽州县高都镇的大兴、北上矿、大路、善获、丰头、麻峪、岭上等60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35o 32'~35o 37',东经112o 53'~113o 24'。
外在感官特征:泽州黄小米,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色泽金黄、颗粒圆满、晶莹明亮、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可口。
内在品质指标:泽州黄小米营养丰富,蛋白质9.0%-11.3%,脂肪2.0%-3.2%,直链淀粉18%-23%,千粒重2.6g-2.9g,铁20-21.24mg/kg,锌和钙含量也很丰富。小米熬粥后,色泽金黄,汤汁浓稠,具有和胃安眠等功效,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滋补粥品。
泽州黄小米尤其适合做小米焖饭,由于泽州黄小米千粒重较高,颗粒大,做成的小米焖饭质地松散、颗粒晶莹、色泽金黄、营养丰富、吃着爽口,闻着香甜。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品种选择用经生产时间认可的、高产优质、抗倒伏能力和抗逆能力强的并且适合于本产地条件的优良品种晋谷21号。
幼苗绿色,单秆,主茎高146~157厘米,主茎节数23节,茎粗0.66厘米;单穗重23~24.5克,穗粒重16.7~22.7克,千粒重3~3.6克;单株草重46克,谷草比值1:2.3;穗形棍棒,支穗密度5个/厘米,出谷率70~80%,出米率70~80%,米色金黄发亮、颗粒圆满、晶莹明亮,粳性,细柔光滑,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可口。
土壤地貌情况:高都镇地质环境主要以山区丘陵为主,地貌呈黄土高原和褶皱山板相间分布,具有山地、丘陵、平川区等多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北高南低波浪式的地貌景观。产品主要种植区为丘陵地貌,土壤类型为红粘土,PH>7.5,土壤达到二级标准,各项指标完全符合食品行业设置标准。
水文情况:丹河古称源泽水、泫水,是沁河重要支流,晋城市境内第二条大河。丹河发源于高平市赵庄丹朱岭,流经晋城市鲁村、北义城、高都、金村、柳树口、南河西等乡镇,由北向南穿境而过,入河南省后注入沁河。全长121.5公里。
有众多支流汇入。河床宽约100米,流域面积2949平方公里。 距本项目最近的河流为老南河,老南河属于丹河小支流,发源于大兴村附近,西南流经10km后于水东桥下游汇入丹河。老南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雨雪季节有短暂径流。本项目主要种植区地下水资源充沛,无色、无臭、无味。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泽州黄小米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气候情况:泽州黄小米种植区域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741米。年平均气温10℃---11℃,全镇多年无霜期192.6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
生产控制:谷子种植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应进行合理轮作倒茬,以调节土壤养分,及时恢复地力,减少病虫草害,避免选择重茬和迎茬地块。
在播种前2~3天,选择晴天中午将谷种均匀摊在地上晒种,播种前1天先用清水去秕籽,再用10%的盐水溶液浸泡,捞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等,将下沉饱满籽实捞出,用清水洗净,晾干待播。谷子的播种方法有撒播、穴播、条播多种,谷子的播种量应根据种子质量、播种方法来顶,以一次性保全苗、幼苗分布均匀为原则,一般每亩地用种1斤左右,播种深度以3—5cm左右为宜,播后镇压使种子紧贴土壤,以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收获及产后处理:收获时间一般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蜡熟末期或完熟期进行收获。此时谷子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捎带绿色或呈黄绿色,籽粒变硬,成熟(断青)时及时收获。
收获要求要做到单收、单运、单脱粒、单储存,储存点要清洁、卫生、干燥、有防潮、防鼠措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其他物质混存,以免影响小米的品质。 产品加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生产操作。应取得生产许可证,加工人员取得健康证。
泽州黄小米种植总面积为666公顷,正常年景产值一般在500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