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菜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宁夏菜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宁夏菜心,茎短缩,呈绿色。花薹圆形,黄绿或绿色,叶宽卵圆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有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横切面为半月形,浅绿色。
花茎上的叶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下部叶柄短,上部无叶柄。
宁夏菜心内在品质特征:蛋白质1.20-3.25克/100克、总糖0.8-3.0克/100克、维生素C26-138毫克/100克、粗纤维7.8-14.4克/100克、钙720-1310毫克/千克、铁11.7-22.8毫克/千克、硒0.0015-0.0086毫克/千克、磷217-551毫克/千克。
口感脆嫩爽滑、回味甘甜。
气候情况
气温: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温差大,达25.2-31.2℃。
降水: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蒸发: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2204毫米。
太阳辐射及日照: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4950-6100兆焦耳/米,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无霜期126-170天,是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土壤地貌
宁夏菜心生产区域地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照地形可以划分为:贺兰山地、六盘山地、宁夏平原、东南部高原,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其土壤分布种类较多,主要有淡灰钙土、浅色草甸土、灌淤土、盐土、湖土、白壃土、风沙土、堆垫土等8种土壤类型,15个亚类。土壤pH值8.0-8.5。土壤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13.6-17.6克/千克。
水文情况
宁夏菜心生产区域水资源丰富,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黄河流经沙坡头区、中宁县、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永宁县、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区、大武口区13个市、县(区),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黄河水平均含沙量为6.54千克/米,最大矿化度762.5毫克/升
宁夏菜心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区内的5个市18个县(市、区),包括银川市的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石嘴山市的惠农区、大武口区、平罗县;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中卫市的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固原市的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7′-107°39′,北纬35°14′-39°23′ [2] 。
宁夏菜心的生产模式为全程质量控制的订单生产。企业流转土地,配套田间工程,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从种苗、生产资料、田间管理、产品采收、加工、分级、预冷、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建立起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产业链条,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产地选择:生产地域内无工矿企业,无环境污染源,大气土壤符合并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
品种选择:主要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宁夏地方品种。
生产过程管理:
整地:菜心种植大都采用喷灌方式。配备简易水肥一体化设施,喷灌行排距750厘米*750厘米,800厘米*800厘米。起垄:垄面宽160厘米、垄高20厘米,呈龟背型。垄沟开上口宽35厘米、下口宽25厘米、深20厘米,垄沟宽35-40厘米、垄间距180-200厘米。
施基肥:每亩基施生物有机肥150千克或优质鸡粪250千克+油饼150千克。
播种:宁夏夏季可生产四茬菜心,不同季节温度环境不同,采用的品种不同。3月20日-4月10日播大80菜心,50天左右收获;4月10日-6月10日播小80菜心、70菜心,38-40天收获;6月10日-8月10日播60菜心、70菜心,28-32天收获;8月10日-9月20日播45菜心、60菜心、70菜心、80菜心,26-40天收获。播种方式分直播和育苗栽培两种,直播采用人工直接撒播或机械条播的形式进行;育苗栽培技术要求高,一般晚熟菜心栽培采用此法,每亩播种量70克左右。
定植密度:早熟品种株型小,宜密植,可用8厘米×10厘米株行距,中熟品种为10厘米×10厘米株行距,晚熟品种为10厘米×15厘米株行距。
灌溉:菜心生产均采用喷灌方式,播种后立即喷水,初喷时必须一次性喷透土层5公分以上,以后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情况适时喷水,喷水时间夏季晴天早晚喷水,雨天注意排水,以防畦面积水。
封闭除草:播种后喷水,然后4小时之内使用48%丁草胺40毫升/亩,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封闭杂草。可同时加800-1000倍敌克松或多菌灵药液增强防病效果。
中耕定苗:直播菜心在真叶展开时,间苗1-2次,定苗株行距,早熟品种8厘米-10厘米,中熟品种10厘米-16厘米,晚熟品种10厘米-15厘米。每亩留苗2-5万株。在生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也可结合追肥进行,中耕深度5-10厘米。
追肥:出苗后15-20天,第一次追肥,追施水溶肥15千克/亩(N:P2O5:K2O=20:8:9);收获前7-10天,第二次追肥,追施水溶肥15千克/亩(N:P2O5:K2O=20:8:9)。追肥方式随喷灌喷施。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害为: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黄条跳甲虫等。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推荐使用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及矿物源农药,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菜心以“齐口期”为收获标准,早熟品种只采收主薹,其他品种可采收侧薹。采收期如遇气温低可迟收2-3天,如遇气温高,应及时采收。
采收标准
一级:无黄叶、无老叶。无空心、白心。切口到花蕾的长度12-15厘米,切口到最长叶片长不超过20厘米,切口直径1-1.5厘米。没有病斑和虫眼。刀口平。花蕾不现花。胶筐或泡沫箱装。
二级:无黄叶、无老叶。无空心、白心。切口到花蕾的长度9-15厘米,切口到最长叶片长不超过20厘米。允许1-2片上有少量虫眼。刀口未达到一级标准。允许花蕾开1-2朵。胶筐或泡沫箱装。
三级:无黄叶、无老叶。空心、白心未达到一级、二级标准。心叶完好,外叶有虫眼、病斑。病斑和虫眼未达到一级、二级标准。刀口未达到一级标准。花蕾不现花未达到一级、二级标准。胶筐或泡沫箱装。
装筐
采用塑料周转筐采收,要求码放整齐,表面覆盖浸水毛毡。
采收质量要求
要求菜心色泽青绿,无黄叶、病叶、病斑等。薹高12-15厘米,切口平整,茎粗一致,排放整齐,产品干净整洁,不带泥土。
加工处理
预冷:采收后4小时之内必须进行预冷,采用0℃-4℃预冷6-8小时,摆码“十字”垛,利于冷气降温。
转箱包装:预冷后,将菜心转箱装至泡沫箱,菜心根部朝上斜放于箱中,摆放整齐。包装应符合所有包装材料应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包装箱干净、无污染,标识清楚,每箱固定重量17.5千克,其中净菜15千克。
运输
全程采用冷链运输,要求运输车干净卫生,38小时内到达目标市场。
生产记录
要求全程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田间管理、加工预冷、运输、销售等情况及时准确记录。记录档案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执行国家化肥、农药使用的有关要求和相关准则。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具备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⑤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的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④标志使用人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和产品名称组合型式字样,产品名称为申请登记产品名称。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对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