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石斑鱼性成熟个体(体长12-16厘米,体重40-70克)体型呈纺锤形,背部呈青黑色,腹部白色,鳃盖下部呈黄色。背鳍微黑、末端黄色,其余各鳍呈黄色。鼻孔前稍凹陷,体沿侧线有1条黑色的纵纹。口下位,下唇分两侧瓣,下颌前缘有角质,外露于下唇之前。肉质细嫩。
武功山石斑鱼蛋白质≥18.12%;粗脂肪≤4.77%;油酸≥28.26%;亚油酸≥16.12%;亚麻酸≥1.79%;硒≥0.15毫克/千克。
武功山石斑鱼保护区域地处罗霄山脉北段,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平均降水量1899.8毫米,雨水充沛,山溪纵横交错,溪水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水温常年在5℃-28℃之间,良好的自然水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武功山石斑鱼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生长环境。
武功山石斑鱼,学名克氏光唇鱼,是原产于武功山地区自然水域的小型鲤科鱼类。
明万历九年(1581年)进士张程编撰的《武功山志》记载:“石斑鱼,出幽壑石溪中,长寸许,鳞有数色”,已有400多年历史。
2019年4月,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党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印发《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2019年工作要点》,要求启动石斑鱼标准化种苗场建设,并在年内完成示范养殖场建设。
2018年,武功山石斑鱼年产量达1000吨。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武功山石斑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武功山石斑鱼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麻田办事处、万龙山乡2个乡;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4°04′40″-114°15′39″,北纬27°26′11″-27°38′45″之间,保护规模450公顷。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选择生态环境好、水源稳定、水质清新,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透明度不低于30厘米、周边无污染的生产养殖基地。
2、品种选择:当地武功山石斑鱼,学名克氏光唇鱼。
3、鱼种选择:挑选体质健壮、色泽光亮、规格整齐、摄食正常的鱼种养殖。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浴3-5分钟或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浴5-10分钟。
4、日常生产管理:一是做好鱼种放养。通常在4-5月份放养鱼种,放养前选择晴天进行,鱼种放养规格为5-10克/尾,密度为每667平方米放养1500-3000尾;二是科学投饲。投喂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主要投喂豆粕、玉米、麸皮、黄粉虫等或配合饲料。一般日投喂2次,分别在上午的8-10时和下午的17-19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3%-5%;三是管好水质。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检查养殖设备。勤换水、勤增氧,确保整个养殖期间保持良好的水质。
5、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6、捕捞运输:采用拉网或定制张网捕捞;用封闭箱式、活鱼运输车运输。
7、生产记录:武功山石斑鱼应建立完善的全程生产记录档案,并保存3年以上,以备查验。
武功山石斑鱼产品质量符合NY/T 842《绿色食品鱼》的要求;在繁殖季节,卵巢具有毒性,不能食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武功山石斑鱼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武功山石斑鱼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武功山石斑鱼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武功山石斑鱼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武功山石斑鱼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进行产品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
4、武功山石斑鱼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武功山石斑鱼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武功山石斑鱼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