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县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地理座标东经132°15′38″~137°27′50″,北纬46°28′15″~46°58′39″,友谊大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管辖内的11个农业管理区,地域保护面积33333公顷,生产规模13333公顷,产量40000吨。
友谊大豆果实呈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籽粒均匀、光滑饱满,皮薄脐小、子叶金黄,豆香浓郁,商品性好。
友谊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质疏松,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适量,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和积温充足,有利于大豆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满足大豆作物生长发育、养分积累所需条件。
友谊县境内土地平坦开阔,适宜机械化耕作,土壤以黑土为主,pH值在6-7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5%左右,耕地性良好,微量元素、有机质丰富,具有良好团粒结构,适宜大豆生长发育。
友谊县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常年大于10℃有效积温在2500℃-2700℃之间,年平均气温在3℃左右,无霜期120天-135天,平均日照时数为273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500毫米-600毫米,适宜大豆播种生长。
友谊大豆蛋白质含量≥38%,脂肪含量≥18%。
符合NY/T391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
品种选择按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成熟期适宜、优质、抗逆性强且高产的优良品种。种子要做到至少3年更换一次。我县选用“垦丰20”、“黑农84”等品种。种子精选:螺旋式选种器初选,再人工粒选,把不能发芽的病粒、虫口和杂质都选出去。精选后的种子发芽率要达到95%以上,净度要达到99%以上。
1、合理轮作: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
2、选茬:要选择耕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经过秋翻或耙茬深松秋起垅的地块,前茬为两年以上玉米连作,且未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地块。
3、整地:耕作以增加深松、深翻、耙茬为主。对土壤耕层总体要求要达到深、暄、平、碎。深松要求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35cm,翻地20cm-25cm,耙地17cm-20cm。要求土壤疏松,土壤硬度和容重每立方厘米不能超过2.1kg和1.3g。推广秋起130cm大垄,垄向要直,垄宽一致,垄面要平。
应用大豆免施基肥技术,免施基肥大豆主要是在播种时不施用底肥,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荚鼓粒期分两次喷施磷酸二氢钾,配合腐植酸类叶面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其他措施与常规种植相同。第一遍喷施磷酸二氢钾100-200克/亩+尿素200-300克/亩,第二遍喷施磷酸二氢钾100-200克/亩+尿素200-300克/亩+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病虫。
1、播期:耕层5cm深,地温稳定通过7-8℃时可以播种,时间约在5月5日-5月15日为宜。
2、播法:一是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12cm;二是采用精播机1.3m大垄垄上3行播种;三是采用精播机1.1m大垄垄上双行播种。
3、密度:公顷播量55kg-70kg,公顷保苗25万株-35万株。
4、播种质量:机械垅上播种要对准垅顶中心。播深3-5cm,要深浅一致,播到湿土上。播种时要做到施肥均匀,下种均匀。覆土严密,播后及时镇压,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
铲、耥要铲前耥一犁,要做到三铲三耥,后期拔净大草。化学防治病虫草害大面积连片地块可进行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大豆的病虫害以预防为主。
人工收割,有5%叶片尚未脱落时进行;机械收割,豆粒归圆时进行。要割净、拉净、捡净、脱净,损失不超过2%,破碎粒不超过2%。
基地农户要对种植大豆的全过程建立档案,全面记载种、肥、药的使用情况,使用时间、使用数量以及在田间管理上采用农艺措施,以备查阅。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友谊大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据出土文物考证,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大豆种植,古代典籍《诗经》《左传》《史记》等著作都有关于“稷、黍、稻、麦、菽”和“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及“周子有兄而不慧,不能辨麦菽”的记载,此中“菽”字即大豆。
1959年,黑龙江友谊农场开始大量种植大豆。
2008年7月14日,友谊农场3个种植户率先试种近千亩“北疆一号”早熟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