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马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黑河市所辖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爱辉区、五大连池风景区共计6个县(市)1个风景区。
地理坐标东经124°45′~129°18′,北纬47°42′~51°03′。
黑河马为中型马,头中等大,眼大、身长,鬐甲明显,结构匀称,体质结实。前胸较宽,后驱丰满,使役和产肉性能俱佳。四肢健壮,蹄质坚实。
毛色光亮,以骝毛、栗毛为主,青毛黑毛次之,其他毛色较少性情温顺,威武有悍威,对本地适应性强,适合常年放牧,抗寒力强。
黑河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面积3000多万亩,黑土层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主产区。山区面积约4422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3%。
林业用地面积327.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2%。
黑河市草原905万亩,其中天然草原451万亩,境内河流纵横,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大小河流有631条,五大连池市拥有世界三大冷泉之一偏硅酸矿泉水。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
黑河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天然自涌泉水为优质黑河马生产提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和天然水源。
黑河市临近冷空气发源地—西伯利亚大草原,境内又有小兴安岭山脉纵贯南北,使全市呈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春季高温多风,夏季雨热同期,秋季降温急骤,冬季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
黑河市年均降水量500~550毫米,有效积温在1950~2300℃,日照时数2560~2700小时,无霜期90~120天,年平均气温-1.3~0.4℃,日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40℃,年平均风速2.0~3.5米/秒。
黑河市独特的冷凉气候,造就了黑河马特殊的繁衍生息方式。
经检测,黑河马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6克/100克,蛋白质含量大于18克/100克,钙含量大于36毫克/千克,磷含量大于950毫克/千克,铁含量大于30毫克/千克,脂肪含量小于5克/100克。
黑河马的生长环境选择在环境优良、地势开阔、采光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植被充沛的草原、林间草地。地势干燥,土质肥沃,牧草丰盛,四周环境优美、僻静,空气湿润清新,适宜马的繁衍生息与放牧,实行轮回放牧,以期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黑河马以品种保护为目的,以增加种群数量为基础,以提高群体均一性与品质为重点,坚持提纯复壮,强化家系选择,扩建保种核心群,努力提高特、一级黑河马的比例,主攻产肉性能、提高繁殖力和体型优美等特点,突出外貌与气质秉性优良的主要特点,使黑河马固有的优良遗传品质得以充分发挥,向适应中国当前市场需要的不同专门化品系方向分型发展。
选用性能优良挽马作为种公马改良群体,采用本交和人工授精相结合配种方式,整体生产性状向体格高大、出肉率高大型挽马方向发展。
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黑河马常年在草原、林间逐水草而居放牧饲养,种公马和孕期母马少量补饲,饲养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夏季常年在林间、草原放牧,喝着山泉水,采食黄芩、桔梗、五味子、防风、黄柏、刺五加、苍术、赤芍等多种中草药,无需补饲,单靠放牧可保持中上等膘度。
冬季在林间及收获后的耕地上采食干草、玉米、大豆皮等秸秆,自配饲料少量补饲,冬季-40℃时可以在露天中过夜不需保温厩舍。-30℃室外产幼驹成活率达90%;幼驹3岁时,可达成年体尺指数90%以上,生产性能等方面达到国内优良挽马标准,而且具有抗寒耐粗,适应性强等特点。
建立配种、产仔、饲料使用、兽药使用、防疫、消毒、治疗、屠宰、销售等记录。所有记录应准确、完整、规范,并保存两年。
2019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黑河马”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据《龙沙纪略》、《爱辉县志》记载,早在17世纪之前的清雍正年间就有索伦人迁居黑龙江沿岸一带,养有大量马匹。《龙沙纪略》记述:“索伦产马,身大足健,毛短而泽”。
1962年《黑河马调查报告》论述,索伦马与黑河马血缘关系密切,是黑河马育成最早参与品种之一。17世纪中叶,居住在黑龙江上游的达斡尔族是半农半牧民族,饲养较多的牛羊,活动在大小兴安岭之间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常用鹿茸、貂皮等猎物换取索伦马和牛羊,是供用驯鹿和骑马狩猎的游牧民族,并引进蒙古马血液、培育出善于狩猎的鄂伦春马。
《爱辉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1885年),清廷包奇题称:“由吉林至爱辉城设驿站二十五处,各驿站都养数匹良马。”庚子之役(1908年)以前,江东华人与俄人杂居,有大量俄杂血马与黑白牛流入黑河沿江一带,对黑河马育成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屯垦、戍边的需要,清政府鼓励发展养马业。《爱辉县志》记载:“1935年(清道光十五年)无马兵丁,每名借给银两,自行购置马匹,皮烙印。”清同治初年,吉林将军富明调鄂伦春马五百骑,剿吉林马贼,追击甚力、枪法无敌,一战而剿除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黑龙江城副都统凤翔,调鄂伦春马五百骑与俄交战。这充分说明,黑河市早期的畜牧业是以养马业为主,主要用于戍边和交通运输。
17世纪以后,随着各地移民的迁入和土地开发利用,黑河市农业、林业、采矿业(主要是采金)的发展,养马业的作用不仅限于骑乘和交通运输,更成为农业生产、林业采伐和矿业开采的主要动力。据历史资料记载,一般农家养马三五匹,地主、庄园养马一二十匹,矿业主和木材公司都有自己的马群。
20世纪初叶,随着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地人口的大批流入,黑河马养殖发展很快。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前后,由于战乱和时局动荡以及畜病流行,黑河市畜牧业遭到严重破坏,各种畜禽都下降百分之二三十。
2016年,黑河市六次党代会提出构建现代畜牧产业新体系发展战略,把“两牛一猪一马”作为全市畜牧业发展重点,黑河马养殖市场活跃,马匹存栏数量、养殖户数量、规模养殖户数量逐年增长。
2018年,黑河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黑河市马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