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县境内有优质红薯生长的自然环境。县内河流密布,土层深厚,土壤类型多砂质型的红壤土与黄壤土,富含磷、钾、硅、铁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多在5.0-7.0之间,这正是优质红芯薯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全境广泛分布页岩,这种页岩易于风化,尤其是泥质页岩,群众称为“风化岩”,物理分化迅速,风化物富含磷、钾、硅、铁。特别是钾,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高,因而矿物质养分较为齐全。自然肥力较高,土层中多含半风化母岩碎屑,土质泡松,通气透水,供肥性能良好,微酸至酸性反应。这种土壤适宜红薯的生长,故历来有“红薯半年粮"的俗称。砂岩及母质风化物中质地较细,养分含量较高的颗粒多被搬运堆积在坡台地,形成的耕地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这类土壤质地适中,疏松通气。水、肥、气、热协调。有机质及磷、钾含量丰富。养分转化迅速,土壤供肥性好。
紫云县境内境内著名的“北盘江低热河谷气候”提供红薯生长和红薯粉丝加工的气候环境,降水充沛,有利于红薯快速生长,植物生长积温高,方便于优质红芯薯生长。紫云县地处黔中腹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县境内多河谷平坝和山问谷地,常成为冷暖气团回旋储积之地,故形成特有的贵州高原“坝子气候”,该气候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冬夏季节长,温差大,冬季温凉,夏季炎热。冬季从小雪至惊蛰,约l00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夏季从立夏至秋分,约145天,是四季中最长的一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8℃。其次是云雾多,日照少,日照率低,但较集中。最后是雨日多,雨量大,降水集中,湿热同季。连续降雨日数一般3—5天。春夏之交可达26天之久,年均降水量一般1300毫米左右。结合红薯生长的温度条件分析:块根萌芽与温度的关系,萌芽最低温度16~18℃,适宜温度28~32℃,超过35℃萌芽受抑制。蔓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最适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高于38℃生长受抑制。根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不定根的发生要求地温15℃以上,在15~3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越快。块根形成的适宜地温21~29℃,低于20℃或高于32℃均不利块根形成;块根膨大的适宜温度为22~23℃,膨大的最低温度为16~18℃。良好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红芯红薯的优良品质。
紫云县所辖五峰街道、松山街道、猫营镇、板当镇、坝羊镇、格凸河镇、四大寨乡、宗地镇、猴场镇、大营镇、白石岩乡共2个街道、7个镇、2个乡、147个行政村。保护范围东至板当镇尅混村,南至大营镇打哇坪村,西至白石岩乡新驰村,北至猫营镇黄土村。地理坐标:东经105°55′~106°29′,北纬25°21′~26°03′。保护规模:面积2000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14400万元。
外在感官特征:呈长纺锤形,单个重50~200g,表皮光滑、呈淡黄色,肉质淡粉色,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蒸熟后通体晶莹,薯肉淡黄色,细腻绵软,甘甜具板栗香味。
内在品质:淀粉≥19.0%、粗纤维≤1.5%、还原糖(以葡萄糖计)≥1.0%。
安全要求:紫云红芯红薯质量安全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