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家名剧月”开幕大戏的昆剧《公孙子都》,由浙江昆剧团创演,是目前戏曲舞台上极为少见的“心理剧”。它着重解读公孙子都暗施冷箭杀死“战友”考叔后的心理轨迹,带有浓厚的莎士比亚悲剧色彩。
《公孙子都》又是昆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以武戏为主的大戏,主演林为林,曾两度荣获“梅花奖”,文武兼备,尤其“腿功”十分了得,素有“江南第一腿”的美誉。
新编昆剧《公孙子都》在八艺节上勇夺"文华大奖"、主演林为林二度摘得"梅花奖",2008年1月公布的中国2006-2007年度十大精品剧目中又位列首位。
《公孙子都》是以京剧舞台上常见的传统折子戏《伐子都》为原型进行重新创作的,经过九易其稿,用林为林的话说是“演一稿,改一稿”,光是戏名就改了好几次,从《暗箭记》到《英雄罪》一直到现在的《公孙子都》,而主角公孙子都也从传统戏中的“小人”,到之后的“反战英雄”,再到现在的因“一念之差”而走上毁灭的悲剧人物,经历了多次反复修改终于定下了“心理剧”的基调,从而使一出戏迷熟知的武戏折子戏成功“变身”为一出文武兼备的“心理剧”。
八艺节上夺得“文华大奖”、主演林为林二度摘得“梅花奖”;
2008年1月公布的中国2006-2007年度“十大精品剧目”名列前茅;
作为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浙昆《公孙子都》电影获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评价说,《公孙子都》的妙处是公孙子都的一切矛盾复杂的内心冲突都化作了特有的绝妙的富有震撼力的身段动作,主演林为林惊心动魄的功夫赢得了技惊四座的剧场效果,使内行和外行的观众得到了审美的极大满足。
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也认为,保持古老剧种特色,曲子是关键。为防止昆曲变成"昆歌",《公孙子都》注重采用原汁原味的昆曲曲牌,除了根据剧情的发展,在节奏上有所变化外,辞格与旋律都保持着昆曲原有的形式。林为林说,《公孙子都》中也引入了青铜幕布、声电光影等一些现代舞美手法,但都只是辅助手段,讲究适可而止,"关键在于创新但不破'格'。"
《公孙子都》历经十年磨砺,其间四易其名、九易其稿,从主题立意、舞台样式到演员表演等都遭遇过许多尖锐的批评,但一路走来都没有放弃。"昆曲人要抱着'十年磨一剑'的态度,不能搞一个戏扔一个戏,而是要搞一个戏成一个戏,否则对不起国家的投入,对不起昆曲事业。"林为林说。
特点
拓展了昆曲在正剧上的表现力。昆曲传统剧目多为爱情剧,《公孙子都》则是一部心理戏,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讨伐许国一战中,副帅公孙子都争功心切,用暗箭射死主帅颖考叔后终日惊惶、最后身亡的故事。其以传统剧目《伐子都》为底本,跳出古人“善恶相报”的狭义是非观,着意写子都暗箭射人后的惶恐不安——“避过法诛却难避心诛”,以此鞭挞人类共有的心毒——嫉妒。主创人员表示:“虽然故事发生在东周列国时期,但嫉妒这一‘原罪’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可以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
这是现代昆曲“阳刚戏”的代表作。昆剧的武戏曾启蒙了京剧的武戏,但近代后,昆剧格局逐渐缩小变为“小生、小旦、小花脸”的“三小戏”。“《公孙子都》的突出亮点是创编了一部多年来昆剧极为少见的整本武戏。”戏曲评论家刘厚生说。扮演公孙子都的是浙江昆剧团团长、“梅花奖”得主林为林,以长靠、短打武生戏见长,有“江南一条腿”之称。该剧结尾处,穿着厚底靴的公孙子都从高处反跃前扑而下,常引得满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