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楼,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当时的县令包鸿逵主持新建,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为万楼,寓意“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长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300余年间,万楼屡废屡建,先后5次重修,2009年,万楼由湘潭地产集团开始第六次重建,工程于2013年竣工。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被誉为“潇湘第一楼”,是目前湘江边最高的一座仿古建筑楼群。外形设计既融入了皇家大院与寺庙的庄严典雅,也吸收了江南民居诸如马头墙、猫拱背墙、灰瓦等柔情特色。主楼是内九外五的设计,寓意“九五之尊”之意,彰显湘潭历史人文,体现湘潭人立大志、蓄大气、做大事的独特胸怀和品质。一左一右两座副楼,与主楼紧紧依偎,青墙灰瓦无不透着古朴庄严,重檐翘角和琉璃瓦处处彰显着皇家的气派,所有细节都向我们传递着万楼的磅礴大气。
景区主要景点有万楼主楼、南轩苑、修文苑、歌吟游廊、登升游廊、鸿逵广场、凤音广场、过江电报房等。
万楼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其间5次重修,现为第6次。
万楼建成29年后,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亦即清顺治元年,毁于战火。
清康熙五年(1666年)县令郑有成主持二修,当年农历三月动工,五月末建成。二修时仍称为“万楼”。时人郭金台作《重修万楼记》:“天下山川名胜无不假楼台亭榭俪缀而成。潭之南有锦湾、石塔,晋陶公、唐褚公山亭刹宇潆回映带。视北郭下水出处即平流断岸,无臂枝护捍,旧志所讶颓然者是已。岁丙午,邑侯郑,理丝休暇,率潭人士披榛夷道,登斯台而有感也,慨然谋所以新之。”
清张璨《重修万楼疏》,载清康熙刊《湘潭县志》,为万楼三修30余年之后,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或稍后年间,为重修万楼所撰募资的告文(这次捐资后没有促成修楼)。据此文,万楼三修大约于清康熙四十年辛巳岁(1701年),县令章文煜主持重修。三修时改万楼为文起楼,意寓重教尊文。
又据光绪刊《湘潭县志卫际可传》考证,四修万楼当在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岁(1767年),主持人为署知县朱鉴昌。
清张少洲《重修万楼碑记》撰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为第5次修建万楼碑文。据此文,第5次重修万楼,始于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秋,由署知县李华黼主持,花了70天时间,运来湘河口倒塌的涟水石桥废石,将杰灵台已毁坏的台基修砌完整。这次重修,由李华黼、卫际可等几任知县努力,历时4年,于1801年完成。
上世纪50年代,万楼主体建筑因失修垮塌,60年代其附属建筑观音阁失火被焚毁,唯杰灵台最坚固,经风吹雨打,台基保留。如今已重建,为第六次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