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甜面,是陕西省韩城市韩城人把在“兢”好的红豆汤中下些面条,在不加任何佐料和调料下制作出的传统汉族小吃,韩城就之称为“红甜面”。
“红甜面”的“红”是指汤的颜色。当地人吃红米汤或红甜面时,多选用豇或小豆。这两种豆“兢”出来的汤呈枣红色,所以用“红”来突现这小吃的外观特色。“甜”是不添加任何调料。韩城人把不加调料的其他小吃多也称“甜”,如有人在碗中捞点面条,加点面汤,就叫吃“甜面”;吃羊肉时,盛一碗原汁汤,放几片煮熟的羊肉,不加调料,泡馍吃,就叫吃“甜羊肉”。多年前我在成都出差时,曾见一家小吃店的饭菜牌上写有“甜面”二字,我好奇,于是进去买了一碗,原来是煮熟晾晾的类似粗粗的拉条子韩城人把在“兢”好的红豆汤中下些面条,再不加任何佐料和调料,就称为“红甜面”。
做红甜面的第一步是“兢”红豆汤。即在约3升的水中,放入半小碗淘洗干净的豇豆或小豆,再放入约与两个玉米粒体积近似的碱面,放在火上加热。碱面量不宜多,多了汤味会变躁。待水微开后,将火调小,让其处于似开非开状态。韩城人把这种加工过程,就叫“兢豆子”。约摸一个钟头后即可停火,这时豆子熟而不烂,汤色已呈红色。按照正宗红甜面的制做要求,这时的红豆汤还不能使用,还必须将炉火封住(封而不实),让其在炉火上再继续加温一夜,到第二天早上,才将其倒入盆中待用。这时的红豆汤,颜色更饱满,味道也更醇厚。
制做红豆汤为什么称“兢豆子”,因为“兢”有小心,谨慎之意。过去,农家主妇兢豆子,一般都放在傍晚。因为这时主要家务活都做完了,有时间去兢豆子。兢豆子时,人不能离开,必须坐在炉子前,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要不断地给豆子汤中加点凉水以控制汤温,使其不能煮沸。因为豆子经高温煮沸,容易破。豆子破了,汤易变糊,颜色不好看了。
由此可见,要做一碗好的红甜面,制做红豆汤是关键,而“兢豆子”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件耐心而细致的过程。
制做红甜面时,先按食用人多少,将一定数量的红豆汤倒入锅中。烧开后,下入如韭菜宽窄一样的面条(人称“韭叶面”),下入面条多少依汤多少而定,以不稀不稠为最好,但必须一次做成。做成后要趁热吃。食用时一边吃面一边喝汤,间乎再嚼几颗软绵绵的红豆,再就上一点各种风味的小菜,十分惬意。
红甜盛入碗中后要随即食用,不能等温了或凉了时才吃。因为稍一延缓,面条与汤就会粘乎在一起,既不好食用,也失去了其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