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豆花的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吆喝,用一只手的手指分别夹着瓷碗、瓷匙,用摇晃碰撞时发出的声音而招引顾客。卖时,一手拿一把铜勺,将浮在块状豆花的表面的水份捞起泼掉,然后将豆花轻轻捞一勺倒在碗里,尔后,再打上一匙煮熟泡在热锅里的笋丝、瘦猪肉、目鱼或香菇丝、豆粉丝组成的佐料,覆盖在豆花上面,顾客吃时,自行搅拌。喜吃胡椒的人,还可撒上一点胡椒粉。这样的一碗小食,色、香、味,都颇为奇特,百吃不厌。豆花可清热解暑,尤受老人和孩童的喜欢。
所谓“豆花”,就是点了少量盐卤或石膏的豆浆,出现絮状的凝固物后,质地细嫩绵柔,因未成型,所以通称“豆花”。
咸豆花,掺上用猪脚骨煮的粉丝,配上酱油、味精、菜脯粒、沙茶酱、芫荽,再加上由顾客自己挑选的佐料(卤猪肝沿、卤大肠、卤猪肺、卤肉、卤肉皮、卤蛋等),细心的摊主把佐料剪得细长细长,入口后随着豆花粉丝一滑入肚,能健脾开胃增加食欲。
黄豆. 1000克 沙茶酱. 500克
熟石膏粉.. 60克 萝卜干. 500克
地粉 400克 酱油 200克
凉粉丝 500克 味精 15克
骨头汤3000克 清水 11000克
将黄豆淘洗干净,用清水泡四、五小时(冬天用温水泡,时间长一些),带水磨成细末浆约3000克,然后加清水搅拌均匀,用萝儿(垫布)或吊包沥出豆渣。
凉粉丝放入骨头汤锅煮熟,萝卜干剁成小粒,备用。
将石膏粉用水调好,放入缸底,豆浆放入锅里浇沸后,放入地瓜粉(用水调好)再煮至沸,倒入缸内,先起大花,后起小花,盖上缸盖,稍停半小时,凝结成稍硬块状即成。
具体方法:将黄豆用水泡软,和水同磨成浆。也有的地方是先将干豆子磨成粉,再加水兑成浆的,那样节省时间,但出浆率要少得多。磨好的浆汁用纱布把豆渣滤出(加热再滤,出浆率更高),滤好的浆汁入锅煮沸,就是我们常在早上饮用的豆浆。豆浆煮沸后,稍凉,加入一定浓度的卤水或石膏水,迅速搅匀,见浆汁有絮状物生成时即用一板状物如笼屉隔,薄木板,竹筛等压榨,将所有生成的絮状物压成一整块。数分钟后,锅内豆浆即凝结分层,上层为清澈微黄的液体,下层为洁白的块状凝结物。此凝结物较为松散,内部多孔洞,用筷子夹时易断裂,这就是豆花。食时佐以农家自制的特色辣酱,开胃爽口,今人食指大动。将豆花用纱布包好,上压重物,榨出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更加密实成型,拿取时不易碎裂,就成了豆腐了。其实豆腐脑、豆花和豆腐,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用“凝固剂”点的功夫上的差别。
食时,将豆花用铁勺舀在碗中,放入适量的凉粉丝、沙茶酱、萝卜干粒、酱油、味精、配上卤大肠更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