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薅草锣鼓(金湖秧歌),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金湖县
(3)保护单位:金湖县文化馆
2、薅草锣鼓(武宁打鼓歌),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武宁县
(3)保护单位:武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薅草锣鼓(宜昌薅草锣鼓),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
(3)保护单位: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
4、薅草锣鼓(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
5、薅草锣鼓(兴山薅草锣鼓),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兴山县
(3)保护单位:兴山县文化馆
6、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宣恩县
(3)保护单位:宣恩县群众文化馆
7、薅草锣鼓(长阳山歌),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8、川北薅草锣鼓(四川省),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青川县
(3)保护单位:青川县文化馆
9、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编号:Ⅱ-2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宣汉县
(3)保护单位:宣汉县文化馆
薅草锣鼓触山歌、民歌和地方戏曲为一体,其音域宽广、浑厚、高亢,加上巨大的锣鼓声,震撼山谷,气势磅礴。薅草锣鼓是农民在田间自娱自乐,消累解乏,调动劳动激情,统一劳动进度的一种方式。“巫山族薅草锣鼓”是巫山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极大的鼓舞,同时“巫山薅草锣鼓”这一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薅草锣鼓”韵味悠长
薅草锣鼓的打唱者称“歌牌子”或“歌头”,边打边唱,现编现唱,堪称能人,其打击乐有鼓、钲、钹、马锣等。“歌牌子”或“歌头”领唱,众接腔合唱,配以锣鼓伴奏。鼓声时轻时重,阴阳有致。锣鼓声热烈响亮,领唱者慷慨激昂,劳动群众的和声波澜起伏,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原生态韵味悠长。
薅草锣鼓的唱词为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复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十字句如:“他二老做事情真是短见,无儿子还克寸财为的哪般?从今后再不能回家接班,我宁愿打柴卖度日过年。”
薅草锣鼓从形式上有“单锣鼓”(2至3人)和“夹锣鼓”(5至9人)。农民在插秧、薅草、改田等多人劳作时(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请歌师傅打“薅草锣鼓”。方法是歌师傅面对劳作者边打边唱,随着劳作者的进度逐渐后退。
唱词内容生动活泼
薅草锣鼓的唱词均属口头创作,见好夸好,以物及人。对不合正理的、偷奸耍滑的,出工不出力的或调侃,或规劝,或打趣,或逗乐。除即兴之外,也有唱秦香莲的,骂陈世美的,说岳飞的,斥秦桧的。《山伯访友》、《安安送米》等段子广为流传。也还有唱生产生活,婚姻爱情的……内容广泛,生动活泼,地域特色浓郁,乡土气息扑鼻。
歌词内容多为生活、爱情,以及流传的王昭君传说、“三国演义”、“封神榜”、“梁祝”等5000多首。加上随口编唱的五句歌,数量无法统计。随口编唱的五句歌如:
唱歌不畏难,也不是挑花绣牡丹,绣花要用针和线,唱歌只要舌头卷,陪我歌师傅唱几天。又如:姐儿住在对门岩,看着看着长起来,早上看到姐挑水,晚上看到姐抱柴,恨不得一翅飞拢来。
薅草锣鼓的乐器,主要有鼓、锣、钹、马锣四件响器组成,鼓手领队,发歌指挥,既指挥唱歌,又指挥生产,号召力很强。也有两人一班,一人挎着鼓,打鼓发歌,一人掌握锣鼓架,架上挂着大、小锣和钹,敲打三件乐器接歌。薅草锣鼓演唱形式灵活,或互相接歌,你叫我接;或一领众和,一人或两人叫,锄草的人一齐接;或锣鼓师付自打自唱,不拘一格。“唱”和“打”也有不同的配合,若唱时不打,只以锣鼓作间奏,谓之“住鼓听声”;若边打边唱,以锣鼓伴歌,则称之“鼓里藏声”。有的地方还配有唢喇,称为“吹锣鼓”,仅用打击乐器伴奏接腔的称作“盘锣鼓”。
锣鼓的演奏方法,种类很多,复杂多变,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分。锣鼓点子一般是由慢到快,随着节奏的加快,出现劳动的高潮。一天之内,形成三起三跌,称为“三潮”。特别是在收工之前,要赶劳动进度,锣鼓节奏越来越快,叫着“放擂”。放擂时的劳动场面,土家人自己是用“饿马奔槽”一词来形容的。锣鼓歌师既要演奏,又要演唱,劳动时间内不能间断,一天下来,其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因此口唱要与锣鼓演奏相配合,互相衬托,得以缓冲。一般是,在每一句唱词中,要配以鼓锣,在句尾上,又配以较长时间的锣鼓点子,使锣鼓在演奏中,较歌比重要大。这也是土家“薅草锣鼓”未带“歌”字的原因。
薅草锣鼓的锣鼓声节奏鲜明,深沉浑厚,其打法为│ХΧ○│,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其具体作法为:歌手站在薅草人的后面,一边敲打锣鼓,一边吼唱。歌手或两人对唱,每人两句,以锣鼓声为节奏,边唱边舞;或两人领唱,薅草之众和之,间以锣鼓,边唱边舞。最常见的当属后者,因为后者所产生的氛围较前者热烈。舞蹈的动作特点为:双手随脚步摆动,左手左脚,右手右脚,动作柔中带刚,自然摆动。
巫山“薅草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它主要分布在双龙镇、庙宇镇、骡坪镇、大昌镇、龙井乡、两坪乡等乡镇,据传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一种劳动山歌。
明代《三才会图》一书中记载:“薅田有锣鼓,其声促烈清壮,有缓急抑扬。”
民国年间《宣汉县志》记载:“土民自古有‘薅草锣鼓’之习。夏日耘草,数家趋一家,彼此轮转,以次周而耘之,往往集数十人,其中二人击鼓鸣钲,迭应相和,耘者劳而忘疲,其功较倍。”
宣恩薅草锣鼓又叫“山锣鼓”,是与生产劳动相伴而生的一种民间歌鼓,其渊源可追溯到周朝的击鼓祭祀,其后发展成独立音乐类型,元明至清初达于鼎盛,现主要流行于湘、鄂、渝、黔接壤的武陵山地土家族聚居区及相邻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地区。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又称“挖土歌”、“山锣鼓”、“合音锣鼓”等,是土家族人在长期田间劳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边打锣鼓边演唱的民间音乐形式。土家人称水稻中耕为“薅秧”,玉米中耕为“薅草”,这两项农事活动均在盛夏时节进行。为解除疲劳、振作精神,土家人在劳作时以锣鼓助兴,故名“薅草锣鼓”。
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是五峰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多用锣鼓伴奏,又称“锣鼓歌”。它主要分布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五峰、湾潭、仁和坪、付家堰、采花等8个乡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长阳山歌也称“锣鼓歌”,是人们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时唱的歌,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的“蛮歌巴舞”和“下里巴人曲”。隋唐以来,文献中不断出现对土家族山歌习俗的记载。长阳山歌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长阳县的11个乡镇,以榔坪、贺家坪、资丘、渔峡口、鸭子口、高家堰等土家族聚居区最为盛行。
兴山薅草锣鼓曲牌十分丰富,有七八十种之多,包括起鼓、煞鼓、采茶鼓、虎抱头等。旋律分“兴山特性三度体系”音调和“一般音调”两种类型,“兴山特性三度音阶”保留了较多荆楚古调的遗音,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兴山锣鼓的声腔分为板腔体号子、扬歌和歌谣体杂歌子三种,乐曲结构类似回旋曲式,是套中有套的大型套曲,在中国民间音乐中独树一帜。
宜昌薅草锣鼓是夷陵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分乡、下堡平、雾渡河、龙泉等乡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宜昌薅草锣鼓可根据不同农事活动而命名,如“栽秧锣鼓”、“扯草锣鼓”、“砍柴锣鼓”等;也可根据锣鼓的数量(编制)而命名,如一锣一鼓叫“一锣鼓”或“单锣鼓”,两锣一鼓或三锣两鼓搭配的叫“夹锣鼓”,两锣两鼓叫“对子锣鼓”,由锣、钹、马锣、鼓组成的叫“四样锣鼓”或“打四件”,在“一锣鼓”或“四样锣鼓”基础上加一只唢呐叫“吹锣鼓”,等等。由8个人、10样乐器组成的大型吹锣鼓班子称为“丝弦锣鼓”,是薅草锣鼓中的稀有品种,流行于夷陵的鸦鹊岭、龙泉等地。
武宁打鼓歌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系湖北薅草歌传入后逐渐形成的民间音乐形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武宁县境内各乡镇及修水、瑞昌、德安和周边的湖北阳新、通山等地区,民间鼓匠则主要集中在武宁的船滩、东林、上汤、澧溪、杨洲、鲁溪、横路、罗溪、石门楼等乡镇。
川北薅草锣鼓一般在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时进行,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敲锣者为歌郎,在数十人的薅草队伍中起指挥作用。薅草锣鼓一天的表演过程大致分为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或排歌头)、安五方(或拜五方)、说正文、耍歌子、办交接等步骤。川北薅草锣鼓代表曲目有《韩湘传》、《八仙图》、《十二枝花》、《牧牛打虎》、《延九锤》等。
金湖秧歌形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是江苏省金湖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以朴实的情感和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其不同于东北的“大秧歌”和陕西的“秧歌舞”,在本质上属于劳动歌的范畴,季节性较强。金湖秧歌没有舞蹈一类的表演程式,是一种综合了歌词、曲调和锣鼓伴奏,且以歌词为主体的演唱形式。
1982年,四川省文化主管部门曾组织全省音乐工作者来宣汉对以薅草锣鼓为代表的巴山民歌搜集整理,并出版了专辑。3月,宣汉县土家族民歌薅草锣鼓,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6月14日,宣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22年2月,薅草锣鼓(川北薅草锣鼓)、薅草锣鼓(川东薅草锣鼓)、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