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朵向日葵》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创作于1888年8月的画布油画。该画描绘了一些简单的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
(另一幅作品系为伦敦国家美术馆馆藏画作由博物馆1924年直接从梵高家人手中购得,是系列作品中的第四幅,现存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1888年2月,年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来到阿尔后,异常兴奋,创作真正达到高潮,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他迷恋上了向日葵-一种表达太阳的另类植物。后来,梵高梦想建立“画家之家”(或说是“艺术家之家”,“南方画室”,也有书写成“友人之家”),在法国南部建立一个画家共同创作的“基地”,但响应者寥寥。后来,陷入困境的高更自愿前来与梵高同住,这使梵高非常感激,本性热情的凡高打算画一组向日葵来装饰“黄房子”(梵高在阿尔的住处,因被涂成黄色而闻名),尤其是高更将要住的屋子。而当高更到来的时候,也对这些《向日葵》表示了赞扬,有的书写道:“高更曾以赞扬的口吻说:‘对,这才是花!’”。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和《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十五朵向日葵》描绘的是一些简单的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
从画面上看,金黄色的向日葵,浓重跳跃,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画家在表现希望和阳光的同时,依旧表达了这希望与阳光溜走的无情。或许这幅油画反映了画家悲剧而又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的心理状态。
从形式上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构图上,花朵的分布、大小、聚散、长短、方向结合的恰到好处。该图只有一盆向日葵,且葵花的面积最大,表明向日葵是作者的表现主题,是整幅画的视觉中心和主体物。并且花盆的中轴线也是整幅画竖向的中轴线。整幅画也只有一个台面和立面。2、该图中,那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他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3、此画作为一幅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线构成,以至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该图就是作者在深思熟虑后,通过对向日葵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的排列,用笔触技巧向观众呈现出充满生机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