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菊花图轴》是明代绘画大师陈淳的代表作,是菊花国画写意作品,图中画有湖石、竹子和菊花,湖石以淡墨飞白出之,疏秀幽淡;加之浓墨石背、焦墨墨竹,故而对比强烈,妙得玲珑剔透之感;菊花水晕加勾勒,文人气息浓郁,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本幅右上有题诗两句:“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诗句抒发画家怀感,增添了画面诗意。狂草字体亦与作画的笔致相协调,互为映衬。诗书画的三结合,使作品更富文人画意趣。
陈淳(1482~1544),明代画家,字道复,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凡经学词章,诗文书画,咸臻其妙。绘画初学元人水墨写意,后师从文徽明。注重写生,所画花卉、枝叶,疏密有致,生动自然。多用淡墨,清隽疏爽。与徐渭齐名。画法还受沈周的影响,具有一种质朴感。如《梧桐萱石图》,纯用墨色。
此图所绘秋葵、竹石是当时文人庭园中常见的花木。作者陈淳生活在明代中叶文人荟萃的苏州地区,受业于著名文人画家文征明,深受“吴派”艺术薰陶,所以取材多为文人喜爱并用以点缀环境的花木,如芭蕉梧桐、荷花水仙、梅兰竹石等。这些花草虽质朴平淡,却别具清秀高雅之致。画家运用水墨写意的技巧和诗书画三结合的手法,将葵石的神韵和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其中年时的精品。
画面一枝秋葵倚斜而出,一花数叶,简洁清爽;根坐围以杂草、嫩竹,参差抉疏;背景湖石相衬,起伏多皱。此轴构图、形态颇具特色,如徐沁《明画录》所评:“其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伐色淡墨之痕俱化矣。”这种简洁又多姿、写实又灵动的形象,极具文人画“文而逸”的特点。
画法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用笔得益于草书功力,多跌宕顿挫和自然牵带之笔,具“逸笔草草”之韵。如湖石和葵花的轮郭线简略快疾,时见卧笔、折锋和飞白,极似狂草用锋;石根的兰竹、杂卉亦多连笔或顿挫,富书写笔韵;葵叶则以水墨挥洒,一笔中即具浓淡轻重,外沿又见自然沁渗痕迹,显示出墨法之精熟。冼练的形象与放逸的笔墨相结合,创造出了水墨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较之“吴派”前辈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