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游乐厅的吧台》(法文: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英文:Young Girl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Ganden at Bellevue或A Bar at the Folies-Bergeres)是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于188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英国伦敦大学科陶德美术学院。
该画描绘了巴黎的夜总会女神游乐厅的场景。画中的大部分图像都出现在镜子里,女招待背后所反射的景象是欢快、喜庆的现代生活。舞厅内人头攒动、活力四射的场景实质上象征着当时的巴黎夜生活。但作为实像的女招待却以悲伤、空洞的眼神望着观众。画作流露出疏远孤立之感,侧面反映了19世纪法国巴黎奢华、空洞的夜生活。
绘画充满了许多当时的女神游乐厅的具体细节。酒吧女招待(也有人认为是妓女)独自站在一个拥挤的房间。她的面容显示的是从自己的工作中的超脱,忧郁,精力分散,沉思在另一个世界里。酒吧里其他人拥挤地反映在墙上的镜子里。一名戴手套的女子正在与她的情人或客户交谈。在绘画的左上角的绿色脚是杂技团的一个空中飞人为餐厅顾客表演。马奈签了自己的名字在左下方的酒瓶标签上。
1882年,人们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摄影装置,该装置可以拍下运动物体每个瞬间的照片。这种被称为“连续摄影术”的技术很快就被用于教科书的制作,人们可以借助它对物体的运动过程作精确的分析。新技术的采用也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灵感,并刺激着新作品的创作。
画家马奈有意识地回应了新兴的摄影技术给绘画带来的挑战。马奈试图通过画面捕捉现代社会中浮泛浅薄的流光掠影,同时不流露出任何指责与批判的意味创作了《女神游乐厅的吧台》。该画是马奈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直到马奈弥留之际,官方沙龙才将作品展出,并授予其“荣誉团勋章”。
爱德华·马奈(1832年1月23日—1883年)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他的艺术革新精神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一众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
这件作品创作于1881至1882年间,具有典型的马奈风格,其中富含典故与隐藏的信息,这在现实上义与印象主义的作品中都不常见。画中的大部分图像都出现在镜子里,平滑的镜子仿佛是另一幅绘画,代表着幻影。女招待背后所反射的幻象是欢快、喜庆的现代生活。舞厅内人头攒动、活力四射的场景实质上象征着当时的巴黎夜生活。但是作为实像而非折射影像的女招却以悲伤、空洞的眼神望着观众。其所流露的疏远孤立之感才是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个酒吧女招待似乎站在一片向后延伸得很远的开阔的室内景象前。实际上,她是挤在大理石吧台与一面大镜子之间的狭窄空间里,镜子照出了她能看见却无法参与的一切。她本人的镜中映像被移到右边,在那里,女招待正在接待一名男子,这名男子所站之处是观看者看画时所站的位置。在居于中央的女招待的对称身形周围,马奈零零散散地摆放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它们起着施加视觉分量和平衡视觉分量的作用。女招待在镜中的高大的黑色身影、吧台上绿酒瓶旁边的那盆橘子、女招待两旁的酒瓶及其在镜中的映像、背景里的吊灯和明月般的白球、把胳膊肘支在露台上的白衣女子,甚至是左上角高空秋千艺术家露出的那双包着绿袜的脚——各有各的作用。用手指遮住任何一个细节,都会使画失去了生气,而且会使整个平衡变得不稳定。
图画虽然有些变形,但女招待的背影同样出现在镜子里;她的身体略微前倾,摆出一副活跃与忙碌的样子。镜子中的影像说明有位衣冠楚楚、戴高礼帽的男子正在接近她,可能是想来吧台购买饮料和水果。但有些艺术史家认为他与女招待有着某种秘密交易,并引证当时很多女招待兼任妓女的事实,还指出她们与女神游乐厅的享乐与欢宴一样诱人。这种意见无疑解释了镜像中女招待身体那不合理的变形,其实表明她身兼两职。撇开这种解读不谈。两人相遇的安静瞬间从的喧闹的镜中世界回到现实。反映出现代生活的特质——无名、随机的偶遇,以及城市的疏离。画面似乎也正在就物质主义对现代生活的浸透发表评论。女神游乐厅消费高昂,为的是迎合富人的口味。吧台处引人注目的静物式景象则捕捉到音乐厅的奢华富丽。但尽管镜子中的影像欢乐华美,画面中却充了空虚与悲伤,令人联想到金钱并不能买来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