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墓,又称鲁荒王墓,坐落在邹城市区北九龙山南麓。朱檀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两个月受封鲁王,15岁就藩兖州。他“好文礼士,善诗歌”,笃信道教。为求长生不老药,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结果“饵金石药,毒发发伤目”,洪武二十二年薨,年仅19岁。朱元璋恶其荒唐,谥为“荒”。墓坐北面南,依山建造,有巨大的封土堆,占地1.3万余平方米。
历史鲁王朱檀陵墓,座落在邹城东北12公里的九龙山南麓,红墙护围,松柏掩映,为埋葬和祭祀朱檀的地方。据《明史》记载,朱檀,系明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年)生。生两月而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15岁时就藩兖州,辖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甚为朱元璋所喜爱。但住进兖州鲁王府后,误入邪路,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不老之药,希冀长生,结果却“饵金石药,毒发伤目”,仅活了19岁。朱元璋获悉后十分恼怒,认为他的行为实在荒唐,遂赐恶谥曰“荒王”。 [2]
明鲁荒王墓未经盗掘,经过清理,共出土遗物1100余件,其中珍品文物有织金缎龙袍、九旒冕、九缝皮弁(biàn,古代男子戴的帽子)、“鲁王之宝”贴金木印、金镶玉透雕玉带、唐代“天风海涛”琴、宋高宗题诗扇面、元代钱选白莲手卷、元版古籍、戗金云龙纹漆箱、青白釉云龙纹罐、等等。
择选风水宝地不惜人力财力,大兴土木,为其修建了这处规模宏大的陵墓。荒王陵,背依九龙山(为九龙山第一峰,号称“龙头”,又名“玄武”),东有卧虎山,西有玉皇山(又名曰“青龙”、“白虎”),南与朱雀山遥遥相对,按古代“四神方位”定穴。《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下有白马泉,为白马河源头。陵园居高临下,向阳濒水,四望山川回环,林木葳蕤,风景如画。不仅是一处人间胜境,还是一座典型的明代亲王陵园。陵区原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庄严,分为陵园和地宫两部分。陵园:陵区分内城和外城,修有内外护城河。进入神道的第一座门坊是午朝门,前为单拱石桥,名“御桥”。石桥拦板上饰有透雕的宝瓶灵芝等图案。桥东西两侧既是白马二泉,泉水明澈,常年不涸,号称“龙泉”。过“御桥”便是内城门。内城分为环以四周的红墙高3.70米,宽0.70米,为冰盘檐式砖石结构,陵园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建筑典雅富丽。南门三座,中门独高,旁门稍矮,翼然并列,系门洞式斗拱建筑。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中门坊额上书“荒王陵”三个鎏金大字。第二道门与南门建筑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为四柱三楹式歇山飞檐建筑。后部有享殿,殿七楹,歇山重檐飞角,是当年祭祀鲁王朱檀的殿宇。据说当年内城墙的四角上还建有角楼。
地宫:出陵园后门便是方城明楼,是地下宫殿的重要标志。方城高7.2米,周围建有2.70米宽的回廊,供游人饱览陵区风光。方城上建有明楼,为歇山式飞檐斗拱建筑,气势雄伟。方城后便是地宫。地宫距地表深26米,由墓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组成,依山凿石开扩,青砖筑室,上为高大封土。地宫建有两道石门,墓道全长50余米,并筑有用石灰和糯米汁混合浇铸而成的三道挡土墙。墓门前为一道高8.86米的封土墙,墙后便是高8.20米、宽5.35米的红色金刚墙,墙沿饰绿色琉璃瓦和吻兽。第一道门位于入洞口1.50米的甬道中,为双扉枢轴式。门以巨石制成,高2.40米,宽1.30米,厚0.18—0.20米,每扇重约2吨,门枢镶有重约15公斤的合金铜套。门的正面雕有纵横九排门钉和铁质涂金的铺首衔环。石门涂红漆,钉贴金,六百年后的今天,色泽仍十分鲜艳。这第一道门即为前室,为拱券式砖结构,磨光方砖铺地。南北长8.25米,东西宽5.25米,高4米,为东西向券顶。墓室建筑规模宏伟,高大宽敞,坚固严密,防水性强,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前部当中置一大瓷缸,直径1.70米,内装铁灯芯座、豆油,称为长明灯,又叫万年灯。后部中间设有一张朱红御案,案上放盝顶宝匣三只。内装木制帖金的“鲁王之宝”金印。室内还随葬有庞大的木雕彩绘俑群,共432件,分别为仪仗俑和乐俑。木俑雕刻精细,刀法简练,神态各异,手持各种仪仗和乐器,其中有拱手而立的文官和身材魁伟的侍卫。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匹高头大马,昂首而立,是出土24匹马中最为健壮肥大华丽的一匹。第二道石门与前门基本相同,两室间有一甬道。后室为棺室,东西长8.20米,南北宽5.45米,高5.50米。中部砌有南北3.85米、东西3.10米,高0.50米的须弥座式棺床,朱漆楠木棺椁置于棺床上。棺内朱檀身着龙袍,腰束玉带,头贯金簪,身下铺19枚金钱。棺床两边各有两张木桌和两个描金木箱。箱内装有冠、袍、靴、衣、帽、玉圭、玉带和梳妆具等。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琴棋诗画等物。东西两壁并摆着葬仪用的匾牌。其它随葬品为木、竹、铜、锡制作的一些小冥器和瓷器等。
出土珍贵文物:朱檀墓共出土各类文物1100余件,保存基本完好,这批丰富宝贵文物的出土,对研究明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官制、舆服、纺织、书法、绘画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朱檀墓文物曾在我国北京和日本展出,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出土的大量随葬品大致分为冠服、仪仗、家具、和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几类,其中最突出的是“王冠”。此冠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系藤篾编制,镶以金圈、金边、冠两侧饰梅花穿,贯一金簪。九旒、旒贯红、白、青、黄、黑五色玉珠。它体现了鲁王朱檀的高贵地位。出土的袍服衣着之类,有盘领窄袖金织龙袍,中纱单袍和交领暗花云纹袍,织锦图案非常漂亮,大多用金线织成。龙袍是朱檀在大典的日子里穿的,身长1.30米,袖长约1.10米,交领窄袖,米黄色,两肩及胸背上绣金织盘龙云纹,袖及膝栏饰行龙云纹花草、胸下部饰三组九行盘线,图案花色丰富多彩,对了解和研究明代丝织品有重要参考价值。玉制品在出土文物中占较大比例,其中有件玉带,玉质润泽,刻工精美。它以25节羊脂玉组成,用金片镶嵌,雕有缕空灵芝图案。带头三节用双层透花金片镶嵌着一颗蓝宝石、两颗较小蓝宝石、十二颗红宝石、八粒珍珠、六颗绿松石、两块长方形萤石(分别呈绿色,粉色),一颗祖母绿和一颗稀有的猫眼宝石,通体总计镶嵌各色宝石33颗。其工艺之高超,实属罕见。此外,还有一只白釉云龙纹盖罐,口径24.4厘米,底径21.2厘米,通高37.5厘米。圆唇,直口,圆鼓腹,平底。胎体厚重,通体施青白色釉。盖呈倒荷叶形,脉络清晰,宝珠钮。腹部刻暗双龙纹,昂首在云中遨游相逐,龙纹上下间隔以卷草纹为饰。出土时罐内盛放梨、枣、肉、米饭、鸡蛋、菜叶等。和两块质地分别为碧玉和羊脂玉的玉圭,以及玉砚、玉佩、玉笔管、玉笔架等。从这批玉器的工艺水平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天风海涛”琴。桐木制成,黑漆琴身,裂似蛇蚹,背刻篆书“天风海涛”。琴腹有龙池、凤沼两共鸣槽。龙池内有“圣宋隆兴甲申口口,大唐雷威亲斫”两行铭文。雷威为唐代制琴大师,以善制蛇蚹琴而著名。南宋大诗人陆游诗云:“古琴蛇蚹评无价,鱼肠宝剑讬有灵”,可见雷威制作的蛇蚹琴,在明代的古琴中实为传世珍品了。宋葵花蛱蝶扇面。高24.3厘米,宽25.5厘米。绢本、金粉设色,画上方钤有“皇女市图书”朱印,左下方钤有“司印”二字的骑缝朱印。背面有宋高宗赵构为葵花扇面题的金字跋文:“白露才过催八月,紫房红叶共凄凉;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夕阳” 元钱选工笔白莲画。纸本。高42厘米,长90.3厘米,下有钱选自提七言诗一首:“袅袅瑶池白玉花,往来青岛静无哗;幽人不饮闲携杖,但忆清香伴月华。”钱选,宋末元初人。善画山水花鸟人物,为元初画界八俊之一。这些宋、元古画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书画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随葬品还有各种书籍共7种21册。有《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增入音注括例始末胡文定公春秋传》、《四书集注》、《少微家塾点校附音通签节要》、《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等。这些宋元版本已是传世珍品,有的更是海内孤本,实为瑰宝。
中国历代帝王为了显示地位和尊贵,提倡“厚葬以明孝”,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巨大的陵墓,朱檀陵园的建造,在当时实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仅掘石开扩,填积封土,动用土石方量约计20余万立方米。这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970年春至1971年,山东省、济宁地区和邹县考古工作者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荒王陵地宫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1300余种,不仅是山东省至今发现最大的,而且是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
从1986年始,邹城市人民政府投入巨资对荒王陵进行修复建设,历时两年,今日的荒王陵重现昔日雄姿。现已建立了朱檀墓文物管理所,复制文物近300件,按墓内原貌布置阵列,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来此览胜,现已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鲁荒王世袭表鲁荒王檀,太祖庶十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靖王肇辉,荒庶一子,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惠王泰堪,靖嫡一子,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庄王阳铸,惠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当漇,庄嫡一子,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以孙观火定 袭封,追封王。溢曰怀。健木戈 ,怀嫡一子,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火定 袭封。追封王,溢曰悼。端王观火定 ,悼嫡一子,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恭王颐坦,端一子,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敬王寿增,恭庶六子,初封富平王。二十八年薨。无子。宪王寿钅宏,恭庶七子,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肃王寿镛、恭庶九子,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自朱檀始,共传十代十三王,前后延续达283年,贯穿整个明代。
1970年春,山东省博物馆组织发掘朱檀墓。墓室距地表深20余米,凿石开圹,砌以砖室,墓道居南侧。墓室前有封门墙、金刚墙、墓室通长20.6米,有两重门,分前后两室,两室间有甬道相连,前室前部正中置一大缸,内有一盏万年灯;后部中央设一红御案,案面有蓝顶宝匣,内盛“鲁王之宝”印;御案之前有木雕彩绘俑群,其中武士俑、仪仗俑、乐俑、侍卫俑380个,马俑24个,车2辆。后室正中朱檀棺椁置砖雕棺床之长。因墓室长年积水,随葬品6000余件大多保存完好,出土有戗金漆箱、南宋“天风海涛”琴、织金缎龙袍、双层透雕玉带、冕旒等衣物。最珍贵的是保存了宋高宗题跋的金粉“葵花蛱蝶”扇面、元 钱选自跋的白莲手卷和无款金碧山水绢画三件等均为国内罕见的文物珍品。以及《四书集注》、《通鉴节要》、《杜工部诗史》等七种二十余册元刻本书籍。自1985年起,邹县(今邹城市)人民政府陆续修复了墓前的陵园建筑,复原了墓室的陈列,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