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古诗词# 0 0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是记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词作,在词的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实际上是范仲淹对官场生活已经产生了厌倦,希望退隐归田去,过陶渊明式的生活,同时表白自己去退隐归田是很愉快的、很乐观的、很自然的,体现出了诗人旷达思想。
  • 中文名: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 类型:
  • 作者: 范仲淹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上阕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下阕表达旷达的思想。

作品原文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白话译文

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妩媚互相映衬。看不到花的尽处和岸的尽处,彷佛是漫步在“桃花源”里的小路。(我虽然忧国忧民)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时运注定,连那黄莺都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怎么能要求我辈就没有欢乐的情绪呐!

词句注释

【百花洲】1.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中。有冠鳌亭、九曲桥等胜景。解放后扩建,辟为“八一公园”。蒋士超《秋日百花洲》诗之一:“百花洲上百花残,万柳堤边柳色寒。”2.在江苏省苏州市。清陈维崧《望湘人·赠南水上人》词:“借问师家何处?在百花洲畔,近胥江渡。”原注:“上人住吴门百花洲。”清孙枝蔚《百花洲》诗:“君不见,金阊大道多酒楼,如花小妓立楼头,夜深能唱吴中曲,劝君一醉消千忧。请看英雄化黄土,春风不到百花洲。”3.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中,又名百花堤。宋曾巩、苏辙皆有诗咏之。

【桃源路】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诗:“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宋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岩》词:“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清纳兰性德《海棠春》词:“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雀飞处。”参见“桃花源”。《白雪遗音·南词·乌啼花落》:“临别订期赠肺腑,缘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觅桃源路,许久全无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儿报花无心赏。”参见“桃源洞”。2.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南唐冯延巳《酒泉子》词:“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挑灯夜半自叹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题为“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白花洲”。穰,即穰县,故城在河南邓县外城东南隅。“百花洲”在河南邓县城东南隅,范仲淹营为游咏之所,大概是穰城(即穰县县城)的郊区。范仲淹五十七岁知邓洲,五十八岁时曾写《中元夜百花洲作》一诗,其中有“百花洲里夜忘归”句,故【定风波】定是五十七岁之后的作品,是记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个人缘由

范仲淹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进取思想,也有消极低沉的时候。范仲淹年轻时,生气勃勃,积极进取,后来三遭贬职(知邓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邓州前充边任),知邓州时,年纪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极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阳楼记》最后强调“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自己的矛盾着的两种思想倾向对立斗争的结果,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了,他过去一贯的积极处世的思想复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了消极一面,希望、鼓励自己向古仁人看齐,希望、鼓励自己比古仁人更进一步。他在这时思想斗争的结果是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但当时的消极一面却在《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这首词中记录下来了。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年),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1052年),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鉴赏评价

艺术特色

【定风波】的开头是“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极了。“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种美好境界无边无际,走进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这上片,字面上的意思是,城里的春天景色即将逝去,没什么好景致,到城外游咏之地寻美景吧;而那里,景致确实很好,真如世外桃源一般。换句话说,对城市的生活已没什么兴趣,必须离开城市,到山林原野之间去,那里远比这表面繁华的城市生活来得好。这表明了范仲淹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对表面稳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离开朝庭,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去,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屡次请贬的原因之一。)这是上片的思想感情的实质。所以,下片紧接着说:“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替自己的这种思想进行辩解,认为他想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最后说,“莺解新声蜨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在词的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实际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隐归田是很愉快的、很乐观的、很自然的。

这首词,反映了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其本阶级(中、小地主)软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隐的念头,乍看起来,这种念头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实际的。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宋史),“公少有大节,其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所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范文正公集》《褒贤集:神道碑铭》)可是我认为,范氏的世界也是有矛盾的,以上所引的话只道出了它的一面(而且是主导一面)。范仲淹消极低沉的时候也是有的,只是不很严重而已。这是因为他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他所代表的阶级——中、小地主——在当时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地位都是不巩固的,虽然有上升的积极要求,却是很软弱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沉闷的时代。(关于范仲淹有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从以上分析的三首词中亦可看出来,上面的分析也或多或少作了些说明,读者要更进一步了解这种两面性的具体情况,实质和根源,可参阅马茂元的《范仲淹的词》一文,我完全赞同马氏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许有人会说,他既然在五十七岁左右有这种消极退隐思想,可是他在58岁时怎么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积极的散文呢?不错,《岳阳楼记》是篇积极的作品,但我正要以它作为旁证,说明范仲淹在知邓州时(五十七、八岁)思想上消极面积极极面有着激烈的斗争,而斗争的结果是积极面占了上风。《岳阳楼记》写了两种人在洞庭湖两景色面前所表现的两种不同情绪,实际上与他自己的思想有关。他年轻时,生气勃勃,积极进取。后来三遭贬职(知邓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邓州前充边任),知邓州时,年纪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极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阳楼记》最后强调“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自己的矛盾着的两种思想倾向对立斗争的结果,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了,他过去一贯的积极处世的思想复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了消极一面,希望、鼓励自己向古仁人看齐,希望、鼓励自己比古仁人更进一步。他在这时思想斗争的结果是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但当时的消极一面却在【定风波】中记录下来了。

思想内容

范仲淹的【定风波】写了对宦游生活的烦腻,这方面,与他同时的柳永也有相似的作品,如【鹤冲天】(“黄金榜上”)表现了宦途潦倒的无可奈何的自我摆脱,饱含激愤,却是玩世不恭的。而范仲淹的【定风波】则对官场不满的同时,对自己想分开官场另寻他途抱着乐观立场,词里的表现的内容也比柳永的【鹤冲天】来得高洁。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扩展词的题材和主题方面有些奉献。

题为“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白花洲”。穰,即穰县,故城在河南邓县外城东南隅。“百花洲”在河南邓县城东南隅,范仲淹营为游咏之所,或许是穰城(即穰县县城)的郊区。范仲淹五十七岁知邓洲,五十八岁时曾写《中元夜百花洲作》一诗,其中有“百花洲里夜忘归”句,故【定风波】定是五十七岁之后的作品,是记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定风波】的风格是飘逸;它有婉约的一面,但偏于豪放。“……不应该流露这种伤离念远、怀乡怀家的心情,以致士气消沉,日久无功,这是对战争性质认识不清,同时也说明他的软弱性。”这话也有可商议的地方。这首词的基调低沉,没有老当益壮的情怀和在边疆伤离念远、怀家怀乡,除了时代和环境的原因以外,的确也表现了他的软弱性??政治、经济上地位不强固的、软弱的中小地主的软弱性。但也应该看到,他在伤离念远、怀乡怀家的同时,不是有“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感慨么?换言之,在伤离念远、怀乡怀家的同时,还想到对敌斗争未胜利不能随意回家这点,而且还选取后者为上,在两种思想感情矛盾的情况下,他已经让前者遵从后者。我认为这正是他“积极进取”精神的表现。

《岳阳楼记》写了两种人在洞庭湖两景色面前所表现的两种不同情绪,实际上与他自己的思想有关。他年青时,郁郁葱葱,积极进取。后来三遭贬职(知邓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邓州前充边任),知邓州时,年事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极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阳楼记》最后强调“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自己的矛盾着的两种思想偏向对峙斗争的结果,积极一面占了优势了,他从前一贯的积极处世的思想回生了。所以他在末了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了消极一面,希望、勉励自己向古仁人看齐,希望、鼓励自己比古仁人更进一步。他在这时思想斗争的结果是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但当时的消极一面却在【定风波】中记载下来了。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历史上的范仲淹是位正派的正面人物,但他确切也有消极的东西。他的每一首词都有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虽然各首中这两个方面比例不一样。我们在确定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其消极一面,特别是他爱在词中写秋景来宣染感伤情感,在词中吟唱消沉调子等方面,我们应当当真看待;由于它跟今天的时期精神是不能协调的;可是,范仲淹有很高的艺术技能,这些词所宣染的消极感情,比拟轻易影响今天人的思想感情,特殊能影响比较懦弱的人。

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是十分消极的。这里不是退隐归山的问题,而是厌世的问题。“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神思,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借三国分破,曹孙刘不能同一中国来否定人生的意义,否定了一切人们的一切斗争和尽力,否定了求长进的必要,所以作者“屈指细沉思”的成果是,与其艰难地加入社会斗争,倒不如象刘伶一样一醉来得好。“争如共刘伶一醉”,贬说那些积极参加社会奋斗的人基本不能跟醉生梦逝世的刘伶比拟。而下片所言,也不是什么否认寻求功名,而是人生如梦,一切皆空的达观主义论调,充斥着人生急促的感慨。假如是揭示曹、孙、刘争取天下的阶层本质与历史实质,准确地批评他们的争权夺利荼毒庶民,那当然是有意思的。可是,这首词不是这样,相反地,而是借三国分立的事实抽象地否定所有斗争(即连踊跃的、能推进社会提高的斗争也被否定了),宣传人生如梦,得过且过的颓丧思想,充满着极真个虚无主义,集老庄思想消极局部之大成。《中吴纪闻》说它“寓劝世之意”,范仲淹会这样劝世吗?我们固然也否认他有消极的一面(如前面所述的),但他那种“每感谢天下事,舍生忘死”、“以天下为已任”、“进亦忧,退亦忧”、“以天下为已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事上、遇人,一以自负,不择利弊为趋?,其有所为必尽其力”的精力,与这首词的主题思惟是毫不相容的。换句话说,只管范仲淹的思想性也有消极一面,但不至于象这首词的思想那样颓废败落。

名家点评

范仲淹的这首《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词反映了他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其本阶级(中、小地主)软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隐的念头,乍看起来,这种念头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实际的,因为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宋史),“公少有大节,其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然而范仲淹也常自诵道:‘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所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上片,范仲淹暗示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对表面稳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离开朝庭,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去,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思想感情。“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极了。“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种美好境界无边无际,走进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

下片,替自己的隐世思想进行辩解。“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可此可见范仲淹想归隐是很自然的事情。“莺解新声蜨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实际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隐归田是很愉快的、很乐观的、很自然的。

后世评价

【定风波】揭露和抨击了北宋王朝表面繁华实为软弱腐败、政治黑暗的现状,希求一个清明世界,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作者寻求的道路是不正确的,他未主张积极斗争,而是回避斗争,退隐避世,想到山林之间寻求个人清静,他这种对朝庭不合作态度采取了消极方法来表现,这是应该批评的。他在仕途受挫政见受折、阶级斗争激烈的情况下,退隐避世,这是他消极的一面。我们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振兴中华、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祖国的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苦,但我们不能有范氏那种消极退隐、钻到个人小天地里求安逸的思想感情,走到辜负人民希望、与时代背道而驰的路上去。“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啊!

其他信息

词文读法

定风波,词牌。定风波引,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

小令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注】本词三换仄韵,可分叶不同部韵。

表达思想

暮春时节,词人惜春觅春,入得山去。见花团锦簇,花朵与绿水相映,让人恍惚置身桃源之中。偶遇老翁,闲话家常,顿觉隐逸生活的乐处。既然功名不保,朝廷改革失败,那么还是与这山中的黄莺、山蝶共处。悲欢还真是一言难尽。此词是典型的以乐景反衬哀情。

作品相关

奇闻轶事

春天的百花洲风光秀丽,范仲淹笔下的百花洲之春,更富诗情画意:“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口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范仲淹的这首《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词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是他知邓州的第一个春天。百花洲位于邓州古城东南隅,碧水泱泱,繁花似锦,竹木苍翠,百鸟争喧,是迁客骚人游览的胜地。范仲淹知邓后,在前人营建的基础上,重整了百花洲、览秀亭,新建了春风阁、文昌阁和花洲书院。范仲淹在知邓期间所写的诸多诗词作品中,多次赞颂百花洲:“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览秀亭诗》)、“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中元夜百花洲作》)等。

这首词是写他与游人去百花洲赏花的情景,表达了范仲淹与民同乐的喜悦之情。上阙写景叙事。“罗绮满城春欲暮”这个倒装句是说,暮春时节城内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身穿节日盛装的游春人群。紧接着叙述游人的行踪。这时候的游人干什么去了呢?“百花洲上寻芳去”。百花洲是邓州城的游览胜地,那些满城游春的人们自然要去那里游览,所以诗人就要去百花洲上赏花,这自然是与民同乐,从而也告知人们范仲淹营建百花洲,就是为了给当地百姓开辟一个游玩的好地方。百花洲名副其实,这里最诱人的景色便是看不尽的“浦映口花花映浦”,诗人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有何具体感想呢?他的回答是“恍然身入桃源路”。

范仲淹自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算起,至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末知邓州,30年宦海沉浮,四次遭贬,出将入相,尤其是在经历了庆历新政失败的打击之后,深感“卑飞尘土味诚薄,达宦风波忧更深”而来到邓州这个距京城偏远之地当地方长官,“政事绝简”,悠闲自得,顿觉轻松,又身入百花洲这么个景色幽静之地,如同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这种感慨的产生既是触景生情,更是思想深处感情的流露,并为下阙的抒怀作好了过渡。下阙即景抒怀。“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莫怪,即不要埋怨、责怪;逸豫,享受安乐之意;时数,指当时的运气,亦即当时的客观条件和机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请诸位不要责怪我甘愿享受清闲。我以为,功名的得来与丧失,都是与当时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如今来知邓州,也不算是大不了的事,在朝任参知政事,在边关任帅,与来邓州任知州,都是形势需要,升也好,降也罢,在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可谓“宠辱不惊”。

范仲淹此说,事出有因,当时不少朋友和知交为范仲淹遭贬知邓州气愤不过,为之鸣不平,这些不平与愤慨常常流露在给范公的书信与诗词中,范仲淹借回信或酬唱作答复,或正面解说或寓理于事,表明自己的看法:“出处曾无致主功,南阳为守地犹雄。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贺塞翁”;“滥登清显遇公朝,岂有才谋可致尧。拙守自惭成木强,宦游谁叹仅蓬飘”;“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吏隐南阳味日新,幕中文雅尽嘉宾”等,反复表达他对于知邓州的欣喜之情,不仅毫无怨言,还产生了提前退隐的打算:“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此时的平静心态,他还用眼前莺歌蝶舞的自然景观作阐释:“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意思是说,我此时的平和心态好比鸟儿在这大好春光里婉转歌喉,蝴蝶在这百花丛中翩翩起舞一般,都是非常自然的,一点也不奇怪。所以,最后作结道:“争教我辈无欢绪。”大自然中的鸟蝶啊尚且如此,那么像我们这些感情丰富又明事理之人,怎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欢乐的情绪呢?

诗人的高瞻远瞩,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高尚节操活脱脱地展现了出来。

历史典故

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作了三年邓州知州,他孜孜民事,政平讼理,创建花洲书院,并于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孕育了邓州绵绵千年的人文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范仲淹惠泽邓州,遗爱邓人,邓州人久怀不忘,庙祀千龄。

昔日,他知邓时留下的众多胜迹,已成为邓州发展文化产业、创建文化名市的重要支撑。求解边任、请知邓州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北宋与西夏议和,时为邠州知州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的范仲淹,遂向仁宗上《陈乞邓州状》,求解边任。其中曰:据延路奏,所定疆界,并已了当,仰保安军、镇戎军榷务通行博易者。事或宁静,理当改更。其陕西边事,自有逐路经略使处置。惟此四路安抚司,今后别无事务,欲乞朝廷指挥废罢。臣则宿患肺疾,每至秋冬发动,若当国有急难之时,臣不敢自求便安,且当戳力。今朝廷宣示西事已定。况邠州原系武臣知州,伏望圣慈,恕臣之无功,查臣之多病,许从善地,就访良医,于河中府、同州或襄邓之间就移一知州,取便路赴任,示君亲之至仁,从臣子之所望,实(音医,意为“惟”)圣造,得养天年。

范仲淹的以疾请知邓州,还有其无法言表的内在原因,即朝廷内部保守派加紧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不择手段,范仲淹觉得自己继续留在西北,挂着军职,无疑祸多福少。他知邠州不久,在给韩琦的信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心境的:“盖年向衰晚,风波屡涉,不自知止,祸亦未涯,此诚惧于中矣。”他到邓州后给相邻的光化军知军李简夫的《依韵酬李光化见寄》诗中这样写道:“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由此可以看出范仲淹当时所处的环境极其恶劣,其心情也极为复杂,所以才上《陈乞邓州状》,请知邓州。

当年十一月乙卯(十四日),仁宗同意他的请求,仍保留资政殿学士的馆阁职称,转给事中知邓州。范仲淹遂带着病残的长子纯祐,从邠州南下,到邓州赴任。

范仲淹到任后,看到邓州“风俗旧淳,政事绝简,心方少泰,病宜有瘳。”(范仲淹《邓州谢上表》),于是把寄养在京城妻兄李纮家的二儿子纯仁、三儿子纯礼及女儿也接到邓州一起生活。庆历六年(1046),他的新婚妻子张氏夫人,又为他生下了第四个儿子纯粹。范仲淹一生大都在四处奔波中,无暇照顾家室。到邓州后,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在新婚妻子的精心照顾和诸子随侍的亲情中,在众多文雅幕僚的陪伴下,度过了一生中极为难得的三年惬意时光。

孜孜民事 政平讼理范仲淹请知邓州,尽管政治环境险恶,心情复杂,但忧国忧民的抱负却坚定不移。在给仁宗的《邓州谢上表》中,陈述了守边首尾四载和改参大政的甜酸苦辣,重申了自己“启沃无隐,出处惟命。持一节以自信,历三黜而无悔”的信条。最后表示:“敢不孜孜于善,战战厥心,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上酬圣造,少罄臣诚。”范仲淹知邓三载的情况,《嘉靖邓州志》把它高度概括为“孜孜民事,政平讼理”。

1、体察民情范仲淹一到邓州,便深入民间了解民风民俗和百姓疾苦,与邓州百姓同忧乐。他的“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范仲淹《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的诗句,为我们留下了他早出晚归拜询邓州父老的感人情景。他曾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当地正月二十二日士女游河、三月三日郊外踏青活动。他在给晏殊的《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的诗中,生动地记录下了“彩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的风俗民情,并特加注曰:“襄邓间,旧俗正月二十二日,士女游河,取小石中通者,用彩丝穿之,带以为祥。”范仲淹体察民情细致入微,就连小姑娘们游河踏青,用彩丝串石带在身上以祈祥瑞这样的小事都了如指掌。范仲淹还按照当地风俗,带领僚属参加民众的祭风师活动。他的《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诗,详细地追述了他在孟春正月祭祀风师的经过和期望。诗曰: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旱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慎无吹散去,坐使百谷悴。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他祈求风师刮风要大小适时,以使万物生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要刮大风影响水路交通,六、七月间雷雨天,不要刮风吹散云彩,引起天旱,使庄稼枯黄。秋高气爽的十五晚上,若有云彩遮住月亮,要把云彩吹散,让天下百姓享受明月清风,尽情高兴。他说,这不只是对地方长官的奖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天下苍生。为了感动风师,他先行斋戒,再登坛拜祭,以至于叩头至地。他做得很严肃,很认真,很虔诚,表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2、贺雪抒怀范仲淹虔心敬意祈祷上苍风调雨顺,让老百姓有个好收成。谁知天不遂人意,庆历六年(1046),邓州自秋至冬数月干旱,二麦枯黄,百姓发愁,他更是心急如焚,“今之刺史古诸侯,孰敢不分天子忧。自秋徂冬渴雨雪,旬奏空文惭转邮。”(范仲淹《依酌答贾黯监丞贺雪》)范仲淹不但带领百姓整修陂堰,引水抗旱。还每月三次向朝廷奏报旱情。待到普降瑞雪,人们向他祝贺。他在州衙铃斋置酒款待贺雪的人们。他想到来年五谷丰登的情景,更是高兴得和年轻人一样,饮酒击筹,且舞且歌。这时因公出使邓州的河东提刑张去惑,将作监丞襄州通判贾黯都赋诗志贺。范仲淹依韵赠答,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他在《依韵答贾黯监丞贺雪》诗中说:浑祛疠气发和气,明年黍稷须盈畴。烟郊空阔猎者健,酒市暖热沽人稠。……常愿帝力及南亩,尽使风俗如东邹。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一场大雪使范仲淹顿解愁颜,是因为它将为老百姓带来一个好年景。

3、寻泉凿井在古代,兴水利是厚农桑的主要措施。从范仲淹诗文中反映出,他在邓州一是整修陂堰,引河水灌田;二是带领百姓寻泉凿井,解决百姓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昔日,范仲淹带领百姓所凿的水井,基本已湮没不存,唯有花洲书院内的一口水井因其功效而保存至今。当时,邓州城东南一带的井水苦涩,长期饮用,多生怪病。范仲淹便带领学子在书院周围凿井寻泉。最终在书院西侧挖出了一口井,井水甘甜,解决了学子和周围百姓吃水困难。久而久之,怪病也都慢慢好了。为这件事,范仲淹还专门写了一首长诗以记之,其中曰:“但愿天下乐,一若樽前身。长戴尧舜主,尽作羲黄民。耕田与凿井,熙熙千万春。”(范仲淹《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老百姓感念范公恩德,便将此井取名“范公井”。2002年,修复花洲书院时,在井上建了一座无顶六角亭,笔者特撰楹联一幅,刻于亭前石柱上,以志纪念:“寻泉凿井滋后士,饮水思源效前贤”。范仲淹知邓州,政简刑清,一年余而化行俗美,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范仲淹《酬李光化见寄二首》),生动地记载了当时邓州民乐升平的太平景象。

4、惠及他州百姓范仲淹不仅关心邓州百姓,对他州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十分关心。庆历八年(1048),黄河以北出现严重的旱情,不少灾民来到邓州,范仲淹全力救济他们。有些流民还在范仲淹的资助下到了湖北的随州和江陵。由赈济流民,他想到了在定州的韩琦,挂念那里百姓的生活。遂给老友去信询问灾情:“河朔灾沴非常,大烦忧轸也。麦苗不立,向去如何?此中亦有北来流民,见行救济,多过随郢去。”并告诉韩琦,邓州和往常一样,“夏田丰稔”。后来听说北方落了雨,想来会有个好收成,因此,又给韩琦去信:“河朔久困,今春少雨。后来闻已滂沛,应有稔意”。同时,给韩琦介绍邓州的情况:“此中蚕麦大获,秋稼亦盛,甚释忧惧,可偃息以从事矣。”庆历八年春,范仲淹还平息了与邓州相邻的金、均、房三州的地方骚乱,维护邻州的社会秩序。他在给韩琦的信中说:“所辖金、均、房,相去各五七百里,山川险隔,自冬至春,三州各有小小结构,幸而告败。”金、均、房三州就在今陕西的安康、湖北的均县和房县,这三个州和邓州均归京西南路(治今襄阳)管辖,应为平等关系,不相隶属,但信中称“所辖金、均、房”,看来范仲淹当时还可能负责京西南路的事务,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营苑修圃与民同乐范仲淹知邓时,还整修了邓州名胜百花洲,与民同乐①。百花洲,在邓州外城东南隅,是邓州的一方文化盛景。据清代邓州花洲书院山长陆钟渭《咏百花洲三十韵》诗中的“闻道东湖风景好,临涯曾建百花洲”诗句推测,那个地方原来叫东湖,后来在湖中建岛,岛上遍植百花,因名百花洲。百花洲辟建于何时,史无记载,现存最早咏百花洲的诗是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兵部尚书宋祁给邓州知州燕肃写的《答燕龙图对雪宴百花洲见寄》,诗中有“百花洲外六花寒,使幕凌晨把酒看”句。宝元二年(1039),谢绛任邓州知州,整修了百花洲,并在百花洲畔的城头上建览秀亭。同年,欧阳修、梅尧臣到邓州拜访谢绛,他们在百花洲上泛舟,在览秀亭下抛堶,并赋诗唱和,以记其盛。从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二首》诗中的“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暮角城头起,归桡带明月”推测,那时的百花洲水域面积非常宽阔。七年后,范仲淹来到邓州,百花洲已有些荒凉,览秀亭也已破败。他筹措资金,置办物料,召集能工巧匠,按其家乡苏州的园林风格,再次营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②,还在百花洲上建嘉赏亭③。把邓州西郊各种菊花移到百花洲上建起了菊台④。为振兴邓州文运,又在附近的城头上建了春风阁⑤、文昌阁⑥。使此地风光之盛甲于宛南。百花洲重修后,范仲淹把它辟为园囿,与民同乐。他在《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一词写道: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繁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百花洲风光如画,置身其间,恍如世外桃源,他与邓州百姓在这里共同赏春,忘却了一切烦恼,欢乐之情溢于言表。《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是范仲淹送给时任陈州知州晏殊的一首诗。随诗挚献的还有一幅《百花洲图》,此诗算是对《百花洲图》的文字说明。他在诗中写道: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洁白怜翘鹭,优游羡戏龟。阑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月明鱼竞跃,春静柳闲垂。万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菊分潭上近,梅比汉南迟。岸鹊依人喜,汀鸥不我疑。彩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素发频来醉,沧浪减去思。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此诗不仅描绘了百花洲一年四季的优美风光,而且为我们记录下了范仲淹在百花洲上与民同乐的盛况。

范仲淹不仅在百花洲上与民同乐,还经常在这里宴请客人。当时应范仲淹之邀游览百花洲的名贤,有姓名可查的就有致仕宰相张士逊、河东提刑张去惑、襄州知州王洙、襄州通判贾黯、光化知军李宗易、提刑赵良规等人。范仲淹和他们携手百花洲,踏雪赏梅,游湖寻春,置酒高会,赋诗唱和。保存下来的范仲淹诗词中,咏百花洲的就有14首之多。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览秀亭诗》、《中元夜百花洲作》、《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等诗,都是咏百花洲的名作。尤其是《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还被清代学人张景星收入《宋诗别裁》。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825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最有名的十首唐诗 唐诗排行榜前十名 十大著名唐诗赏析
唐诗主言情、多含蓄,诗味较浓,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盘点了下中国最有名的十首唐诗,有《黄鹤楼》《登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登鹳雀楼》《出塞二首·其一》《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等。你心目中的最著名的唐诗有哪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十首绝美宋词 意境美到极致的宋词 唯美的宋词
宋词与唐诗被称为古代文学的双绝,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本文maigoo编辑就跟大家分享下十首意境美到极致的宋词,如《桂枝香·金陵怀古》《行香子·过七里濑》《卜算子·咏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苏幕遮·怀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在你心目中意境最美的宋词或者宋词巅峰之作是哪一首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最著名的十首古代情诗 中国古代著名爱情诗 古人浪漫的情诗
关于爱情,古今中外都有着无数的文学创作,情诗更是中国诗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组成,你心中最浪漫的古诗是哪个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十首最著名的古代情诗,如 周南·关雎、上邪、无题二首、锦瑟、离思、题都城南庄、雨霖铃等,一起来看看吧。
最有名的十首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代表作 咏史怀古诗词大全
怀古咏史诗词,多是以历史题材作为咏写对象,内容很广。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现存最早的咏史诗,其源头可追溯到东汉班固的《咏史》,此后这一题材便被不断拓展书写,最有名的有《咏史》《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登幽州台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乌衣巷》《赤壁》等,这些都是咏怀诗名篇。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怀古咏史诗代表作呢?下面maigoo小编就跟大家盘点下最有名的10首咏史诗,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十大最经典的边塞诗词 最有名的边塞诗 关于边塞的古诗大全
历史上的边塞诗不在少数,而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唐朝时期处于边塞诗的发展高峰,出过很多杰出的边塞诗人,留下许多宏伟的篇章,极具历史意义。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十大最经典的边塞诗词,上榜的有《从军行·其四》《燕歌行》《使至塞上》《渔家傲·秋思》《关山月》《出塞·其一》《凉州词·其一》等。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最有名的十首思乡诗 表达思乡的古诗名句 思念家乡的古诗大全
历代关于思乡古诗词有很多。如《静夜思》《回乡偶书·其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幕遮·怀旧》《渡汉江》《邯郸冬至夜思家》等等,这些都是千古传唱的思乡诗词名作。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十首最有名的思乡古诗词,一起来感受下历代文人们笔下的思乡佳作吧。
最有名的十首送别诗 关于送别的古诗名句 经典送别诗大全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它们或伤感,或缠绵,或豪迈,或洒脱,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本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最有名的十首送别诗,上榜的有《邶风·燕燕》《渭城曲》《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雨霖铃·寒蝉凄切》《别董大·其一》《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送别诗经典名篇。在这些经典送别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或意境呢?
田园诗词大全100首 经典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之后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Maigoo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田园诗词大全100首,如饮酒、春晓、山居秋暝、游山西村、过故人庄、归园田居、鹿柴等,你会背几首呢?
最有名的十首爱国古诗 经典爱国古诗词精选 古代爱国诗大全
爱国是一种源于血脉、与生自来的本能,也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历代关于爱国的诗词有很多,如《离骚》《秦风·无衣》《示儿》《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春望》《过零丁洋》《满江红·怒发冲冠》《白马篇》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爱国诗词。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古诗?本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最有名的十首爱国古诗,一起来体会下名人们笔下的壮志豪情吧。
最有名的十首悼亡诗词 古代最感人的悼亡诗 关于悼亡的诗大全
悼亡诗萌芽于先秦,最早见于《诗经》,后潘岳、沈约等均有写悼亡诗。历史上最著名的悼亡诗词有《邶风·绿衣》《遣悲怀三首》《江城子·记梦》《离思·其四》《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梦微之》等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悼亡诗词名作。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悼念诗词呢?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十大著名悼亡诗词。这些悼亡诗词,情真意切,思念无休无止,还留下了很多凄美的悼亡诗词名句,都很值得一读。
十首最经典的闺怨古诗词 著名闺怨诗赏析 关于闺怨的诗大全
闺怨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以题材上来分话,又可分为闺怨诗与宫怨诗两类。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十首最经典的闺怨古诗词,上榜的有《闺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秋夕》《玉阶怨》《望江南·梳洗罢》《行宫》《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这些都是著名闺怨诗词。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下这些感情真挚动人的闺怨古诗词吧。
10首生僻却惊艳的古诗词 有意境的冷门诗句 绝美冷门诗词大全
在历史的长河中,即生僻又惊艳的古诗词有很多,如赵嘏的《江楼旧感》、邵雍的《清夜吟》、的白朴《天净沙·秋》、曾巩的《咏柳》等,这些都是很有意境的冷门诗词。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绝美的冷门诗词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下10首生僻却惊艳的古诗词,快随maigoo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10首表达怀才不遇的经典古诗 形容自己怀才不遇的诗词名句
怀才不遇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感慨,他们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施展的苦闷和无奈。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此类佳作亦屡见不鲜,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贾生》《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蜀相》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10首表达怀才不遇的经典古诗词,一起来欣赏下这些文豪笔下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丰富的情绪与情感吧。
中学10首必背古诗词 中考必背古诗词精选 初中生必背古诗大全
历代有不少优秀的古诗词,被选入初中课本。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学100首必背古诗词,上榜的有《观沧海》《行路难·其一》《周南·关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使至塞上》 《望岳》《过零丁洋》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初中必背诗词。在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中考必背古诗词又是哪首呢?
10首高中必背古诗词 高考必背古诗词精选 高中生必背古诗大全
历代有不少优秀的古诗词,有些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有些是高考必背知识点,有些甚至的高考必考古诗词。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高中100首必背古诗词,上榜的有《将进酒》《秦风·无衣》《念奴娇·赤壁怀古》《登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锦瑟》《蜀相》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高中必背诗词。在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中考必背古诗词是哪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最有名的十首抒情古诗 经典抒情古诗词 古代抒情诗大全
自古以来,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如《小雅·采薇》《离骚》《将进酒》《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相思》《鹊桥仙·纤云弄巧》等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抒情古诗词。如果你对古代文人的抒情古诗词感兴趣的话,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最有名的十首抒情古诗吧。
十大羁旅诗代表作 最著名的羁旅诗 经典羁旅诗词大全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或行旅诗,是古代文人因种种缘由远离故土时创作的诗歌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情感之细腻、意象之丰富。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下十大羁旅诗代表作,有《枫桥夜泊》《苏幕遮·怀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雨寄北》《邯郸冬至夜思家》《天净沙·秋思》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羁旅诗词作品。下面随MaiGoo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10首绝美牡丹诗 赞美牡丹的千古名句 牡丹最美诗词大全
牡丹花开富贵,国色天香,自古便深受世人倾心。在唐代,牡丹更达到了其繁盛的巅峰,唐玄宗封其为“国花”,这一殊荣一直传承至今。从刘禹锡的《赏牡丹》一诗中,便可窥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尊贵与喜爱。而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写过不少关于牡丹的诗词。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了下10首绝美牡丹诗词,包括:《赏牡丹》《清平调词·其一》《洛阳春吟》《牡丹》《剪朝霞·牡丹》《红牡丹》等。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欣赏下这些文豪笔下的牡丹风采吧。
10首绝美咏杏花诗 描写杏花的诗词名句 经典杏花诗词大全
杏花盛开时,满树繁花似锦,洁白与粉红交织,如同春日里的云霞,美得令人心醉。历代描写杏花的诗词有不少,如《玉楼春·春景》《春风》《游园不值》《日日》《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杏花》等,都脍炙人口的咏杏花诗词。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杏花的古诗词?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10首绝美咏杏花诗词,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10首描写江南的唯美古诗词 关于江南的绝美诗词名句
风景如画的江南,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深为钟爱、流连忘返的地方。江南的美景不仅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灵感,更成为了他们情感寄托的载体。这些描写江南的古诗词,如同江南的水墨画,淡雅而深邃,流传千古,让人们得以领略江南的无限魅力。本文MaiGoo网编就跟大家分享下10首描写江南的唯美古诗词,上榜的有《忆江南三首》《江南》《江南逢李龟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入朝曲》等。那么,在你印象中最为深刻关于江南的古诗词是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