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14
项目编号:Ⅲ-142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甘肃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保护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文化馆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云阳板的起源与演变,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从形式上看,朝山队所执的八面大旗上的图案是龙、狮、虎、豹、日月、星辰、朱雀和玄武,云阳板、清光伞和巨幡上的花纹图案皆为道家特有的太极图、云头环,所着服饰也为道家仙童打扮;而在队伍后面,却高树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从舞蹈动作看,是以中国西部特有的民间单手鞭杆和双手鞭杆之武术套路演变而来,刚柔相济,力势并举。从表演内容看,民间资料表明,早先云阳板的表演要分大、中、小三组,至少应由64人组成八八六十四卦之图形,表演过程中随旗幡的指引,不断变幻为阴阳五行和八卦太极图势,以求神祈雨。改编后民间云阳板仅由8人组成,显然完不成以上庞杂的内容。从唢呐吹奏的乐曲看,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五声调式,且与道教及其活动音乐旋律极为接近。由此可以看出,陇西民间朝山队中,既有道教内容,也含佛教成份,且在“浴佛节”演出,这是由陇西地区民间信仰中佛道交融的悠久历史形成的。 “云阳板”这一称谓的由来,亦无文字记载。但从制作样式和敲击方式看,似从古代拍板演变而来。古代乐队中,掌拍击乐器的叫“拍板”。拍板之记载,最早见于公元3-5世纪时魏晋时代,以后渐为详尽。木板数目,历代不等:公元7-10世纪时(唐代)10余片,公元10-13世纪时(宋代时)6片,公元14-17世纪(明代)时4片。福建南音中也使用4片的拍板。其他戏曲乐队中的拍板,已逐渐变为3片,改双手握持对击为单手拍击,俗称“牙子”。道教中也称“阴阳板”,说敲击它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那么,陇西云阳板既然为道家所创,其名称很可能由“阴阳板”演变为“云阳板”。
陇西云阳板的道具传说由国舅所持法宝“云阳板”演变而来。板长约三尺,宽二寸五,4片为一副,内贯铜钱,装饰有精美图案,拍击脆响,是表演者手持的道具。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陇西仁寿山都要举行万人朝山盛会,云阳板舞便是朝山庙会的主要内容。后经提炼改编,云阳板舞已演变成为人民群众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祝福吉祥如意良好愿望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
后来,陇西县对云阳板舞蹈进行了挖掘整理,重新演练,并组成了100多人的陇西云阳板演出队,为广大群众献演,多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活动。改编后的陇西云阳板继承了单手鞭杆、双手鞭杆、扑手亮相、小刀花翻身、飞脚卧鱼、吸腿深海、交叉对板、展翅占步、各自击板、互相对板和绕身转板等传统云阳板舞蹈的动作和步法,表现了黄土高原民间舞蹈的风采。全部舞蹈由祈雨、丰收和欢庆三篇组成。祈雨篇表现了劳动人民希望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再现了人民群众辛勤耕耘、引水灌溉、克服困难的情景;丰收篇表现了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换来的金色丰收;欢庆篇展现了陇原儿女祝福的壮美图画。
2011年3月16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申报的陇西云阳板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编号:Ⅲ-5。
2021年5月24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申报的陇西云阳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Ⅲ-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