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31
项目编号:Ⅴ-133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江西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
保护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文化馆(南昌市东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熊莹莹老师,是南昌清音的第八代传承人,师从著名的南昌清音表演艺术家范金莲。2011年,熊莹莹从基础曲目开始学习南昌清音;2013年,熊莹莹拜入范金莲门下,成为南昌清音传承人,并系统学习南昌清音。
“南昌清音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是最地道的南昌曲艺形式。”熊莹莹说,根据《中国曲艺志·江西卷》记载,早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南昌、抚州、吉安等地即有“时新耍曲”广泛流传…… 这些“时新耍曲”可以视作南昌清音的“远流”,包括流传于本地的道情、渔鼓,对南昌清音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南昌清音在清代道光年间大受百姓欢迎。到清代末年,南昌清音有十多个班社,大户人家有喜事,都要请清音班去表演。
据介绍,1960年,江西省曲艺团成立,南昌清音和江西大鼓、宜春评话、赣州南北词等曲种一起开始进入国办专业剧团。
南昌清音以词韵温婉、曲调悠扬著称,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地道的南昌本土说唱曲艺。2021年,南昌清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尽管历史悠久,但南昌清音一度面临传承困境。为了更好地推广南昌清音,弘扬南昌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南昌清音传承人和政府部门通过在小学开设课后南昌清音特色班,组织专业团队参加各种展演,在高校设立南昌清音传承基地等方式,扩大南昌清音的社会影响力,提升认知度和传唱度。
南昌清音音乐以明清俗曲为基础,吸收文南词,结合民歌小调,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旋律优美动听。南昌清音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词和唱词用的都是南昌方言,词句文雅,格调较高;说唱内容以南昌本地风貌和故事为主,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表现百姓的喜怒哀乐,是地地道道的南昌“土特产”。南昌清音具有南北交融、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词韵温婉、曲调悠扬。表演时,唱念交替,伴奏乐器一般有笛子、二胡、琵琶等。
与江西其他曲种相比,南昌清音旋律流畅,字少腔多,一字多音,以唱为主,说唱相结合。注重通俗流畅、悦耳动听。
音乐上以小曲为主,文南词为辅,小曲曲牌有60多支,有以一曲多词演唱的曲目,如《五更相思》、《照花台》等;也有以多种曲牌串在一块联唱的曲目,如《南昌东湖十景》,即由〔鲜花调〕、〔红绣鞋〕、〔玉美人〕、〔进兰房〕、〔九连环〕等10支曲牌联缀而成。传统曲目有《安安送米》、《宋江杀情》、《王婆骂鸡》、《僧尼缘》等。
代表作品:《五更相思》、《照花台》、《南昌东湖十景》、《安安送米》、《宋江杀情》、《王婆骂鸡》、《僧尼缘》
2021年5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申报的南昌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V-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