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百福产生的年代,从其内容涉及到的地点、人物来看,是在宋、元、明、清时期。因这时期,苗族已在雷公山周围形成了一个较为广阔,相对稳定的聚居区域,而且是封建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化外生苗区",一切都"自立自主",生产得到发展,生活相对稳定。在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环境中,在人际关系、婚姻爱情、生产生活,财产纠纷等诸多事情中,就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曲折的、难忘的、动人的事例,它为苗族艺人口头创作嘎百福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通俗易懂,把哲理寓于故事中,很容易为苗族群众接受,并得以在苗族社会中传唱。
"嘎百福"是苗族的传统的曲艺形式,主要流行在贵州凯里,雷山,台江,剑河,施秉,丹寨等地。嘎百福的演唱不用乐器,以唱带说,说唱相同,唱词以五言体为主,一般押尾韵,随意自由,表演生动,诙谐,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内容多包括一些说媒求亲,反对包办婚姻,以及赞美民族英雄的故事等。嘎百福的音乐受民歌影响较大,形式简单,多为单乐句反复变化的分节歌形式。
嘎百福是苗族说唱体口头文学,是苗族曲艺。它因产生于苗寨嘎百福而得名。一般由一个歌师来表演,既说又唱,说说唱唱,也有由数个歌师扮演角色演唱的。"说"就是叙述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人物、结局。
"唱"就是律词排比事件的具体内容。说唱的节奏、曲调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格调,就像越剧、黄梅剧等很多地方戏曲一样,通常是宴请宾客时在酒桌演唱,因而在过去,它也属酒歌范畴。
嘎百福短小精悍,情节单一,富于讽喻色彩,以反对不合理的婚姻为主要内容,兼有对现实生活中其他一些不良倾向的讽刺、批评和劝导,表现出苗族人民开朗幽默的性格。苗族说唱文学嘎百福具有民族风格的完整艺术形式。
嘎百福歌通过对事件的说唱,直接对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对好人好事进行颂扬,对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进行歌颂,对误入歧途的人进行教育,对矛盾进行化解等,具有褒扬与讽刺的文学特色,充满当时的现实生活气息,深受苗族的喜爱。总的来说,苗族茶余饭后,最喜欢听的就是嘎百福歌。因为它具有自己的曲艺特性。
嘎百福中国黔东南苗族的说唱文学形式。其特点是散文体的说和韵文体的唱相结合,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散文部分用来讲述故事,韵文部分固定用五言押调的形式。嘎百福的内容多涉及爱情、婚姻和社会问题,表达上以讽喻不良现象为主。传统的嘎百福曲目,有《榜藏农》、《娥兰农》、《博翁勇和谷纪妮翁省》、《娥妮与久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