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84
项目编号:Ⅶ-136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浙江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保护单位:象山德和根艺美术馆
竹根雕(象山竹根雕)与木雕、石雕一样,历史悠久。因竹根雕材质特异,不易保存,古代遗存的竹雕作品也较少。已发现的有清嘉庆年间的“秋叶贡盘”两件,由一只竹根剖开成对,无论立意造型及其技法,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直至20世纪70年代,象山民间根雕艺人开始竹根雕艺术创作,不断进行新的探讨。由此,象山竹根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绘画、书法、木雕、石雕等艺术的养分,发挥竹根天然生成的艺术元素,运用写意的创作理念,根据竹根形状、肌理,随形而雕,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之情趣,开创了竹根雕艺术的新高峰。
20世纪80年代末,象山竹根雕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国内较大的竹根雕生产区域。象山县的竹根雕工艺美术厂达到了30多家。随之,由于同行间的削价、拆台等不正当竞争,象山竹根雕声誉一落千丈,企业陆续倒闭转产。
一、选材:竹龄4—5年为宜,竹龄过短,则质地粗糙脆软易蛀,竹龄过长,虽老但硬易裂;
二、构思(整体和局部的构思):得到根材时,对竹根的结构、肌理必须进行细心观察,反复揣摩,然后确定题材,不能急于求成,有时可以放它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三、处理竹根;
四、处理根须;
五、竹根画样;
六、打粗坯;
七、打细坯;
八、修光;
九、砂纸打磨;
十、开眼;
十一、完成粗坯
十二、刷树脂;
十三、刷蜡;
十四、打完收工。
竹根雕(象山竹根雕)不仅具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构图饱满、镂刻洗练、造型丰富的特点,还具有独特性:
一是创作理念的突破。根艺的最高境界总是以“神似”“妙趣”“意象无穷”“韵味浓馨”等来描述。这些根雕强调“根艺之美”,重要的不在于“像”了多少,而在于“像”之后,有多少品赏空间和咀嚼余味。象山的传统竹根雕多为通体雕刻,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象山竹根雕艺人努力学习美学理论,不断追求独特的营构空间,创造独特的根雕艺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竹根的自然形状、肌理,采用写意的施雕法,使作品达到“不雕之雕”“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把自然和人工构思巧妙结合,使竹根雕真正达到“技进乎道”的境界。
二是技法上的创新。因为在传统圆雕基础上,扩大运用了镂空、浮雕、巧雕、薄意、线刻、阴雕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采用了“乱刀法”,看似“无法”实“有法”,丰富了竹根雕的表现手法,为竹根雕从工艺品向艺术品迈进创造重要条件。
三是题材和形式的新颖。象山竹根雕的题材几乎涉及社会和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其中,海洋特色渔文化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对鱼、虾、渔舟、渔翁、渔篓、蟹等的表现较为丰富,历史人物古代仕女等也别具一格。而且诸多作品形式丰富,立式、横卧、斜式、半边式兼具。尤其是组合式根雕,把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件竹根雕组合成一件有完整主题的艺术品,开创了竹根雕艺术写意的新时代。
竹根雕(象山竹根雕)的主要品种有:牧童、寿星、弥勒、仙人、沙僧、钟馗等传统作品;松竹、花鸟、人物、风景等浮雕的笔筒、笔洗、花插、竹枕等实用兼装饰的作品;运用近似木雕中的圆雕手法创作的形态各异的观音、弥勒佛、历史名人和神话人物;牛、马、羊、猫、鱼、蟹等各种动物形象;灵芝、佛手、荷花、葫芦等装饰摆件或壁挂等。 代表作品有《黑旋风》《沙和尚》等。
竹根雕(象山竹根雕)的发展一直处于濒危状况,政府已经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
竹根雕艺人的创作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存在粗制滥造,影响整体水平和声誉;
机制不完善,各艺人、作坊之间常进行简单的价格竞争,相互间保守技艺、封闭消息,限制了资源整合、群体效能的发挥;
传承上,象山当地一些年轻人不愿学习传统技艺,根雕也显得后继乏人。同时,象山本地根雕从艺人员不断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并有一些作坊聘请东阳等地外来人员,或去外地办工场,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