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以竹简、木牍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始于商周,盛于战国、秦汉,衰于魏晋。战国时期的竹简,是我国目前所见到最早的竹简实物。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发现的楚简达30多批,字形10万字以上,字头6000多字,异体字近2000字。
楚简制作技艺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用于承载文字、传播文化的传统技艺,具有承载的文化内容丰富、技艺方式独特,文字浪漫恣肆的主要特征。
楚简制作技艺传承群体主要为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楚韵阁简牍艺术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如:张庭艳,杀青、编联等工作;孙宏成,竹简胚胎制作工作;潘灯,楚简文字书写工作;黄小华,竹简胚胎、蒸煮工作等。
2016年,荆州市、湖北省相继成立了楚简书法研究院,出版发行了《楚简集字丛帖》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众多楚简书写传承群体。
楚简制作技艺第一代可考的传承人为金祥忠、滕壬生。
第二代传承人为黄知平、黄有志、方北松。
第三代传承人为张雨点、周永、占谣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