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36
项目编号:Ⅹ-162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民俗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保护单位:崇左市群众艺术馆
壮族侬峒节起源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兴旺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延续于当代。侬峒节最初产生于骆越时代的祭祀祈福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将千金”祭天祈福求雨、下峒对歌择偶传说等最具代表性。侬峒节与“峒”有渊源,壮族长期居住在被称为“峒”的山间平地,形成“峒文化”,侬峒节是壮族人适应环境的习俗体现。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中《叶限》最早记载了先秦吴洞(今崇左市江州区)一带南人过“洞节”及洞女叶限的故事。宋以后的文人笔记和地方志中对侬峒节均有记载,显示其乃经久不衰之千年传统。
壮族侬峒节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以农历正月至四月最普遍,少量在秋季举办。历史上各自然村屯约定俗成有固定而又错开有致的、以保证大家都可以到各峒参加活动的节期。侬峒节以峒为单位聚众祭祀祈福、青年男女相会对歌传情、亲戚朋友聚会交流为核心内容,同时还举办商贸、舞龙舞狮、抢花炮、抛绣球、打陀螺等传统体育竞技和文艺表演娱乐活动,节庆内容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