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传为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然而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亦有真伪之辨。
《黄庭经》历代刻本、临本极多,体系十分复杂,所以形成各种不同版本,而且风格差异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