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顶碧霞元君庙俗称西顶庙,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蓝靛厂。旧址为明正德朝创建的嘉祥观。万历十年1582年发内帑重建,万历庚寅(十八年1590年),名护国洪慈宫。天启朝再修,天启四年(1624年)敕赐洪慈宫碑。
清康熙戊子四十七年1708年重葺,次年竣工,五十一年(1712年)改名广仁宫。
东顶庙地址:北京市平谷区熊南路。
梨树沟路口 - 公交站 4.1公里
途经公交车: 平38路
黄松峪乡梨树沟 - 公交站 4.1公里
途经公交车: 平25路
花峪村委会 - 公交站 4.2公里
途经公交车: 平58路
湖洞水 - 公交站 4.3公里
途经公交车: 平25路 平26路 平38路
西顶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1号
远大路东口 - 公交站 309米
途经公交车: 33路 79路 355路 360路 365路 425路 539路 611路 664路 992路 运通101快线 运通101线 运通114线 运通118线
蓝靛厂 - 公交站 318米
途经公交车: 74路 437路 481路 运通124线
长春桥 - 公交站 437米
途经公交车: 74路 360路 437路 481路 运通124线
蓝靛厂中路 - 公交站 526米
途经公交车: 360路 365路 425路 539路
庙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工字殿、后殿及藏经楼,殿宇多为硬山调大脊式,绿琉璃瓦顶,黄琉璃瓦剪边,富丽堂皇,壮丽恢宏。
西顶庙会是京西的一大庙会,清代每届庙会朝廷还特派大臣拈香,为各顶所无。
当时,西顶所在的位置,即在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一带,称为“蓝靛厂”。
蓝靛厂位于海淀区的腹地,北邻颐和园,东临昆玉河(旧称“长河”),西面是巍峨的西山群峰,是一块风水宝地。慈禧太后每年从万寿寺乘船去颐和园消夏都要经过这里。
“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俗称“送子娘娘”)。碧霞元君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来历说法不一。
有人说她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朝泰山时,受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有人说她是玉皇大帝所遣七仙女之一。还有人认为,她是由“泰山神女”的传说故事演变而来。
在传说中,碧霞元君能够护国佑民,因而被加以崇祀。据《搜神记》载:周文王时,“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调。
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
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大公邑外而过。”明代时期,碧霞元君信仰尤为兴盛,碧霞元君庙遍布京城。
西顶以庙会而闻名。相传农历四月十八为碧霞元君诞辰,西顶庙在每年旧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办有庙会。自明代起,北京人即有赴西顶进土的风俗。
据明末刘若愚《酌中志》载,“(西顶)其地素洼下,时都中有狂人倡为进土之说。
凡男女不论贵贱,筐担车运,或囊盛马驮,络绎如织。甚而室女艳妇,藉此机会以恣游观,坐二人小轿,而怀中抱土一袋,随进香纸以徼福焉”。清宫内务府亦派大臣前去拈香,这是其它4顶不曾享受的殊荣。
魏忠贤、康熙曾为之修缮
在历史上,西顶就曾多次修缮。关于每次修缮的记载,见于事后的碑记,成为考证西顶历史的重要依据。
根据《敕赐护国洪慈宫碑记》记载,司礼监太监魏忠贤还曾捐钱为西顶修缮。
1622年,魏忠贤到蓝靛厂视察厂务,顺便到西顶瞻拜,发现西顶已经废弛,“喟然长叹”。于是与司礼监的太监王体乾等人商议重修,得到了司礼监及乾清宫内许多太监的资助,大规模修缮扩建娘娘庙。
此次修缮历时两年,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完工。经过修缮,西顶娘娘庙初具规模,新增了山门、钟楼、鼓楼、藏经阁、法坛等,还在寺庙的西侧修建了几十间精舍,作为皇帝派到这里来的宦官的住所。
清朝年间,西顶又得到了康熙皇帝的眷顾。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皇帝到西顶进香,目睹西顶的残败,下旨重修。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再次到西顶进香时,御赐西顶为“广仁宫”,并御赐珠冠、袍幡、御书天仙玉女经卷,还立了一块《御制西顶广仁宫碑记》,盛赞碧霞元君的灵验,歌颂元君在御灾捍患方面的功德:“元君初号大妃,宋朝宣和年间始著灵异,厥后御再捍患,奇迹屡彰。
下迄元明,代加封号,明成化弘治之后,祀观尤盛,郊廊之间五顶环列,西顶其一也”。
根据文字记载,明清时期的西顶规模宏大,殿宇众多。庙宇坐北朝南,四合布局,模仿了宋朝的法式。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牌楼、山门、山门殿、正殿、后殿、垂花门和藏经楼。山门后为山门殿,供奉马、赵、温、刘四神将,“神气如生,狰狞可畏,座下八怪,尤觉骇人。凡携小儿者,多掩其目而过之”。
正殿平面呈“工”字,前为正殿,后为寝宫,中以长廊相连接。这种建筑形式在北京的诸多寺庙宫观中较为罕见。
正殿内供奉有9位圣母娘娘,已知8位是:正中为天仙娘娘、子孙娘娘、眼光娘娘,左龛为催生娘娘、送生娘娘、乳母娘娘,右龛则是癍疹娘娘、痘疹娘娘。
还有一尊娘娘像,法身较小,面向内,据当时的文字记载,“锈蚀斑剥,其苍翠欲滴较其他各神为尤甚”,但已无从考证其名姓。
这些塑像均为青铜所铸,可以想见当时西顶娘娘庙的富庶。
清朝光绪初年,西顶庙毁于火灾,只剩下菜圃。光绪二十年(1894)光绪皇帝重修行宫。西顶至民国时仍基本保存完整,但已甚为衰败。
新中国成立后,庙址曾被疗养院和福利工厂占用。50年过去后,这里除戏台和牌楼已毁外,尚保存完整。
或存或废,都要付出代价
随着北京城的不断发展扩大,原本偏远的蓝靛厂也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的焦点。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落户蓝靛厂以后,这里的土地价格蒸蒸日上。
西顶庙所在的五金厂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协议,同意于2004年2月迁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规划在这里修建一个地下停车场,西顶面临被拆掉的命运。
2003年,海淀区人大代表王越去蓝靛厂听取选民意见时,意外获知这一消息。
王越经调查后发现,西顶庙在布局上沿用了宋代格局,前殿与中殿有廊庑相通,呈“工”字形,这种建筑形式在北京庙宇中已经十分少见。
出于对古文物的关心,王越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对西顶古庙的保护,避免因周边地区的拆迁受到损坏。
2004年,他将古庙的有关资料带进了海淀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团,建议保护“西顶”。他的建议得到了人大代表的赞同,西顶得以保存下来。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穿越巨大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寻找昔日盛名远扬的“西顶娘娘庙”。西顶正在紧张地修复中,从现场可以看到,西顶的山门、山门殿、正殿、后殿和藏经楼保存完好。现场的施工人员介绍说,除东侧一个配殿是重建外,其它殿宇都是“老古董”。大殿的修缮已经基本完成,正在架线通电。
但山门和山门殿的修缮尚未提上日程,因为这里的搬迁工作还没有完成。从外表看,山门和山门殿古朴、凝重,灰色的屋顶长满了野草,比之新修葺的殿宇,更有几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山门殿正面开了一家小吃店,青砖被油烟熏得发黑。
越过小吃店,狭窄逼仄的山门殿内住满了外来打工者。他们都在饭馆里做厨师和服务员,饭店老板为他们租下了山门殿作为宿舍。除了打工人员以外,据说这里住着几户盲人家庭,但我没有亲见。西顶庙原来被一个五金福利厂占用,推测他们应该是福利厂的工人。
而在西顶庙的东侧,有几栋即将拆迁的五金厂的宿舍,房子接近废弃,门窗都已经敲掉,但还没有拆毁。大部分窗户又已用砖砌上,不少外来人员就在这里居住,我敲开一户人家,想要从楼上拍摄一张西顶庙的全景,被告知“家里没有窗户”。
听了这句话,我无端地感到一种悲凉。一座庙宇的存或者废,都要付出代价,二者之间的平衡把握,着实不易。即将离开时,回头看西顶庙山门上蒙着灰尘的野草,在风中摇曳。
如今西顶庙已修葺一新,屹立在北京的西方,默默地注视着时代的变迁,不变是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