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南朝时始称金山寺。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五年题“江天寺”名并赐“江天寺”匾。康熙御赐“江天寺”匾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现金山寺山门牌坊上悬挂的“康熙御笔之宝 江天禅寺”匾是1982--1985年间伪造的。金山寺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在佛教禅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为中国的四大名寺。我国的寺庙布局,大多是在中轴线上前后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而金山寺的建筑则具有独特的风格,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将金山密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椽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一种“寺裹山”的奇特风貌。这种奇异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清各朝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天宇咸畅”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据说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
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先在江西庐山学道修禅,后从庐山顺江东下,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后来,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法海是开山祖师,为了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在《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中,却把法海说成是阻碍破坏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美满婚姻的罪魁祸首,深遭世人谴责。当然,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论。正如宋朝张商英诗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寺僧将这首诗做成楹联,悬挂在洞门两边,以表寸心。同时在洞中塑有法海像一尊,以示纪念。
金山寺西500米处有中泠泉,被唐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石栏的南壁上刻着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写的“天下第一泉”五字。历代文人雅士对中泠泉颇为向往,所留名诗佳作甚多。
“中泠泉”又名“天下第一泉”,原在扬子江心,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泉眼。中泠泉水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池底汹涌而出。“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了全国各地沏茶的水质后,将水分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为第一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盈杯不溢出。南宋名将文天祥畅饮后,豪情奔放赋诗一首:“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诗,闲品茶经拜祠仙。”
用中泠泉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之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不见沉底。
慈寿塔矗立于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荐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坍。双塔倒坍后,在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若游人登塔凭栏眺望,江天市廛,尽收眼底。
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进入山门是天王殿,这是一座单檐歇山的宫殿式建筑,当中供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天王殿后是重檐歇山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大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3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罗汉,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岛。海岛的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善财童子参拜53位菩萨的塑像。大殿两侧的厢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处。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保存着7块乾隆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内有四宝室,陈列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观音阁南与妙高台、楞伽台,北与慈寿塔、法海洞椽接栋连,碧映丹辉。由楞伽台循级北登,可至金山的顶峰留云亭,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亦称江天一览亭。留云亭西北,有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鳌山下有一个古仙人洞,这是道教的遗迹。由观音阁往北,可登慈寿塔,此塔初建于齐梁,距今已1400余年。金山过去曾有双塔,已废,现存此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为木结构,七级,有梯可上下,每层均围以走廊和护栏。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带桥旁有一白龙洞,根据神话传说,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龙洞向右上行不远至朝阳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镌有“日照岩”三字。每当日出之际,这一带石壁迎着朝阳金光四射,水天尽赤,蔚为奇观,是金山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岩壁上所刻“朝阳洞”三个大字系明代滕谧所书。
金山风景区位于东经119度42分、北纬 32度22分,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有44米高, 520米周长,原是扬子江中的唯一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称。
金山风景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年平均气温为23.3℃,最高气温为31.3℃,最低气温为0.3℃。镇江的气候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偏东南风,高温多雨,每年3~4月为雨季,年降雨量3366.1毫米;其余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燥。镇江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1331兆焦耳/年平方米,拥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金山上的主要寺庙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 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南朝、唐朝时称金山寺。宋真宗时,因皇帝梦游金山,而赐名"龙游寺",后复名金山寺。宋徽宗好道,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徽钦二帝又复名龙游寺,自元代以后仍名金山寺。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亲笔题"江天寺"名并赐“江天寺”匾。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据"神话"传说,金山寺的大门原是朝南的,因为朝着南天门,得罪了玉皇大帝,使金山门口经常轰轰作响,屡遭火焚,以后就将山门改朝西开。
其实这是因为金山原耸立于江心,大江由西向东奔流,游人在寺门瞭望,才能充分地观赏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丽景色。这与历史水文地理有关,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的精美设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