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较密集的土楼群,素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方圆土楼一次规划分批建设,在不足1平方千米范围内集中排布14座大型土楼。7座明清时期造的方形土楼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南薰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阳春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
朝水楼,是方状北斗七星阵的起点,也是河坑土楼群最古老的方形土楼。重生的朝水楼只有三层,楼高11.3米,楼底墙厚1.66米,没有石砌地基,仅在墙体外嵌砌卵石1米高。
在朝水楼右前方坐落着7座土楼,就是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春贵楼、绳庆楼、南动楼、永荣楼。在朝水楼左前方,两条小河流在山脚下交汇,形成了河坑村风水结晶“丁”字水,沿着“丁”字的小河流两岸,分布着6座方形大土楼,3座圆形大土楼。在朝水楼左后方,在曲江自然村里,有庆南楼、庆裕楼等11座土楼。
河坑土楼群14座土楼中共有13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建土楼列入世遗最多的土楼群。从狮子地岽往下俯瞰,春贵楼、裕兴楼、裕昌楼、阳春楼、永庆楼、晓春楼、东升楼七座圆楼形成一个勺子状,像北斗七星,而朝水楼、永贵楼、阳照楼、永荣楼、永盛楼、南薰楼、绳庆楼7座方楼也形成一个新的北斗七星阵;两阵并不对峙,而是相辅相成,方圆相配阴阳相合,这是中国土楼里的奇特景观。
河坑土楼群单体土楼是采用夯土墙与穿斗式架构共同承重的方法建成两层以上封闭式围合型民居建筑。河坑土楼群每座土楼都是河卵石砌基础,深层泥土春成的墙体,三四层高,峭立高耸。这些土楼都是封闭式的,底层只有一个大门,门楼皆是石板材半圆拱顶,大门栓无一不是6寸见方一丈来长的硬木直插墙内,没有2人无法伸缩开启楼门。
14座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谷间,东、西、南三面青山环绕,一条小溪流自东而西穿过土楼群,汇入西北面的曲江溪,反映了由土楼形成的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独特特征。
河坑土楼群从建成以来,除了正常检修外,这些土楼墙体、结构、内外空间一直维持原状,没有任何改变。
河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
从漳州市自驾:经厦成线/圆山大道/福诏高速、X562可至河坑土楼群,距离约90千米,约需用时2小时。
河坑土楼群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1553年)到最晚的永庆楼(1967—1972年)的落成,建造时间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
据张氏世英堂族谱记载,河坑张氏世英堂家族肇基祖始祖是张氏得姓后第125世孙张念三郎。张氏先祖由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迁到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开基后,张念三郎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从广东大埔县小清迁到南靖县,先在书洋乡石桥村居住,后又移居曲江河坑。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4世祖张六益建了第一座土楼朝水楼,后又相继建起水盛楼、永荣楼、绳庆楼、永贵楼、阳照楼等14座土楼。
近代,张氏建造了7座圆形土楼。
河坑土楼群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河坑土楼群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
裕昌楼建于元朝中期(1308—1338年间),是世界上尚存最古老的高层公寓建筑之一。 其实裕昌楼共有四大看点,东歪西斜是其一,楼中有厝是其二,五行造型是其三,屋中有井是其四,楼中厝是指在天井中心建了一座单层祖堂。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70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经受七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河坑土楼群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是汉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的体现。河坑土楼群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的体现。
2014年3月14日,大型纪录片《美丽乡村》摄制组走进南靖县河坑土楼群,展开为期7天的拍摄工作。
2020年1月,湖南卫视购物品牌“快乐购”到裕昌楼,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扶贫攻坚。
2008年7月,包含河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1月,河坑土楼群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福建省南靖县申报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28。